“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1月28日,作為廣元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趙英明登上大巴車前往武漢,其丈夫蔣昊峻在車外大聲喊出這句話,感動了無數網友,并將其稱為“最美情話”。
3月18日,是趙英明支援武漢的第50天。這一天,她支援的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最后一位病人轉院,在賓館休息的她,目前正在等待醫療隊的下一步安排。不過,回憶起照料過的病人,她偶爾會哽咽。
50天里,丈夫蔣昊峻化身全職“奶爸”,經常通過視頻向老婆匯報做家務的情況。趙英明對丈夫的家務活很滿意,不過綜合帶娃的分數后,只給了“80分”,“對他帶娃不是十分滿意。”
換了新沙發 希望妻子回來能好好休息
1月28日早上7時許,四川省第二批、廣元市首批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出發,在送別現場,蔣昊峻帶著哭腔大喊“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這句話讓蔣昊峻在網絡上“火了”。
3月17日,四川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部分隊員回到四川,網友紛紛調侃蔣昊峻:“你老婆要回來了,一年的家務準備好了嗎?我們可都還記得呢!”
事實上,這句讓人感動的情話,當時趙英明并沒有聽全。“我只聽到了前半句,然后眼睛就紅了。”隨即她把臉轉了過去,“不想讓他看到我難過的樣子,怕他擔心。”
出發之前,蔣昊峻還在到處為妻子找口罩。為了口罩,他還準備開4個小時的車去朋友那里拿。“太辛苦,我就跟他說不用了。”
盡管妻子目前歸期還未定,但蔣昊峻告訴記者,自己早已為妻子準備了驚喜。就在前兩天,他換掉了家里用了多年的舊沙發,買了一個皮質的新沙發擺放在客廳。他說,妻子在武漢特別辛苦,希望她回來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好好休息一下。
趙英明也笑著告訴記者,為了回報丈夫這一個多月來的辛勞,準備給他買一雙運動鞋,“他去年跟我說過想要這雙鞋,現在就看是在這里買了帶回去,還是直接在網上給他買。”
婦女節那天,趙英明在跟丈夫聊天時感慨,自己陪父母的時間太少,雙方的父母還沒坐過飛機。最后兩人商定,回來之后一定要帶著父母去坐趟飛機,一家人開開心心出去旅游旅游。
給丈夫打80分 家務做得好帶娃還要學
妻子支援武漢50天時間,丈夫蔣昊峻每天都做家務:洗衣服、做飯、陪孩子睡覺……既當爹又當媽,并不容易。
在趙英明剛到武漢的那些天,4歲的兒子每天晚上都哭著吵著要媽媽。蔣昊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束手無策。慢慢地,他摸索出,晚上睡覺前不提媽媽的任何信息,兒子的情緒就要好點。
每晚在兒子睡覺前,蔣昊峻都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分散兒子的注意力。盡管如此,兒子還是會問媽媽去哪里了,這時,蔣昊峻會拿出地圖,告訴兒子媽媽去了武漢救人,并在地圖上指給他看。
為了讓妻子放心家里的事情,蔣昊峻每天都會通過微信或者視頻,向妻子“云匯報”家中的情況。“每天報告兒子的狀態,還說父母都照顧得很好,讓我放心。”
剛到武漢的一段時間,趙英明曾焦慮和失眠,和丈夫視頻的時候都是強打精神,“說我在這里一切都好,怕他擔心。”現在她早已適應這里的生活。
說起50天里丈夫的表現,趙英明還是很滿意,不過她只給丈夫打了80分。“扣了的分,主要是還不太會引導孩子去學習英語,我回去以后要好好教下他。”
隔離病房里 鼓勵病人堅持就有希望
趙英明還記得自己剛來ICU的時候,病房的18個床位都躺著病人,有時候床位空了,馬上又會有新的病人進來。
眼見一個個病人去世,那段時間,趙英明很壓抑,每天吃安眠藥才能入睡。在周圍朋友的鼓勵下,她告訴自己,盡到自己的全力就好,如果自己都抑郁了,怎么去安慰病人?
在來漢一個月后,醫院安排四川醫療隊的護士暫時離開ICU,去發熱病房工作一周。這段時間,趙英明終于將心態調整過來。
不過,發熱病房也有讓人心酸的病人。
病房里有一名50來歲的阿姨,她的丈夫以及一個20來歲的兒子,一家三口均感染新冠肺炎。從大年初二開始,一家三口相繼住進了醫院,被收治在同一間病房。
阿姨早前其實還有個女兒,但不幸的是女兒在18歲時意外離世。后來,小兒子出生。但小兒子6歲多時被查出患有腦癱。阿姨和丈夫也都身患癌癥。
如今一家人又染上了新冠肺炎,之所以在一間病房,“他們開始的想法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趙英明經常勸阿姨,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慢慢地,阿姨的心態有了好轉。
一天,因為很久沒梳頭了,阿姨請趙英明幫她在賓館帶一把一次性梳子。
第二天一早,趙英明拿來了梳子,不顧阿姨的反對,執意要幫她梳頭。因為太長時間未梳理,阿姨的頭發有些打結。趙英明只好用消毒酒精將頭發先適當濕潤,然后一下一下地梳理起來,生怕弄疼了她。頭發扎好后,阿姨開心地笑了。
3月初,阿姨一家人出院,被送入一家隔離點觀察。每天,阿姨都會給趙英明發微信關心她的情況。
戰疫50天 最后一位ICU病人已轉院
3月16日凌晨0點,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曾經擁擠的ICU病房里,已經只剩下3個病人。趙英明走進病房,她照顧的病人孟大叔,已經安穩入睡。
16日上午,趙英明下班后,病情穩定的孟大叔,轉移到了其他醫院。
60歲的孟大叔是個開朗的病人,平時會主動跟趙英明聊聊家常,非常配合治療。趙英明還記得,這位大叔最喜歡吃番茄炒雞蛋和木耳,每次拿盒飯的時候,都會拿這兩種菜。
對于護士來說,最開心的事莫過于病人的身體一天天好轉。
為了幫助孟大叔恢復身體機能,3月15日下午,趙英明還給他下達任務:今天你必須自己坐起來吃晚餐。
孟大叔以為趙英明在開玩笑,笑著說恐怕不行。趙英明還是堅持:“你現在生命體征比較平穩了,在床上躺了這么久,再不鍛煉的話,下床就很困難了。”
孟大叔終于放心了。趙英明慢慢把床搖起來,水、牛奶、食物和餐巾紙都擺好,孟大叔慢慢地坐起來,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今天有你最喜歡的番茄炒雞蛋,多吃點。”趙英明吩咐道。
孟大叔吃完后,趙英明走出病房,身后的病床突然傳來咚咚的聲音。她嚇了一跳,轉頭一看,原來是孟大叔在一上一下地做抬腿運動。
第二天孟大叔轉院的時候,趙英明剛下班不久,“他是我在ICU的最后一位病人,挺遺憾沒有親自去送送他。”
3月18日,醫院ICU的最后一位病人也已經轉院。“我已經做好準備,在等醫療隊下一步安排。”趙英明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尚智劉彥谷田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