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高凱)站在距山西沁源縣城不遠的琴泉村村口,村委會二層小樓立面上的一條大魚具有靈性般醒目,對遠客而言,這第一印象新奇而鮮明,頗具當代審美風格,于村民們而言,這“新物”卻是“舊友”,于己有著說不盡的情感上的親切和歸屬之感。
琴泉村的“大魚” 小新 攝“正是這條大魚,打通了這個山腳下的文化隧道?!贝朔撠熐偃遴l村改造的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產業園區中心主任廉毅銳直言。
廉毅銳介紹,琴泉村此前歷經多次村民自己改造,已經不具備太多歷史風貌。但它有一個傳統的村名和圖騰式的人物:琴高真人,他是戰國時代的音樂家,傳說常騎著巨大的黃河鯉魚穿梭各處。“描繪這一神奇場景的清代古畫館藏在上海市博物館”,廉毅銳了解到,當地村民對自己村子的這一特質相當重視,村委會里桌子上就擺放著在山后挖出來的清代石碑。每每都自豪地給來客講個詳盡,“但是,整個村子的氣質已經與上古的真人看不出關聯了?!?/p>
“這種強烈的自有文化意識和文化建設表現的缺位的對比促使我們希望對琴泉村的空間文化做一些能夠立刻給人以直觀感受的東西?!绷沅J說。
要強調一文化符號,廉毅銳直言,最初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最時髦的恐怕就是建設一個紀念這位半人半神的建筑物了,“不過,建造一座房子總是很貴的,村民又真的會被一個文化俯瞰角度的紀念館或者叫做書院的與村內日常生活隔絕著的院落所觸動嗎?來一個概念上的紀念不如來一個有紀念主題又時時得見活動場所,這樣能夠更多地增加村內的活躍度?!?/p>
牽一發而能影響全局的區域,應該是村委會這樣的核心區域。廉毅銳指出,當時琴泉村這個區域中缺乏內容主題,“而這個缺失,使得并不貧困的村莊卻并不活躍,村文化,不論是有關琴高真人的還是有關于當下社會生活的,都必須依靠村干部不斷地主動去用活動式的宣傳來強調,而不能依靠日常的點滴逐漸強化。改造村內的核心開放空間,提供加強活力的廣場,成為我們的首選。”
琴泉村的“大魚” 小新 攝對于最終落槌的這條“大魚”,這個最終被證明足以擔當起琴泉村文化符號的形像,廉毅銳的描述如下,“一個有著明顯鄉村氣質的,也有新時代的時尚要素的,又有著截然不同于現實中他所處的城市的審美客體,成為了迷霧中隱約可見的輪廓。一個給當地村民熟悉但是夾雜些許新鮮,又能夠便于利用網絡傳播。圖像聲音簡潔鮮明,傳統與現代,鄉村與城市,農耕與工業,甚至網絡的模糊共生的立足于鄉土,有著新時代的表現因素的東西?!?/p>
“當然,我們所做的文化表現首先是要滿足于當下村莊內部文化需求的,是需要在交付給村民的時候,讓他們感受親切,同時還有些新鮮陌生交織的復雜情感波動的。如果與此同時,還能與城里的年輕人有一些審美共通就善莫大焉了?!?/p>
“熟悉又新鮮,我們追求的大概就是它了。”廉毅銳說。
談及鄉村建設,不難感受到“鄉愁”這兩個字在廉毅銳心中的份量。鄉村建設的展開吸引了很多建筑設計師走入到從前并沒有那么熟悉了解的鄉村里去,“我們都在談振興鄉村文化,還有留住鄉愁。文化和鄉愁這個東西,如此抽象,而要展開的設計工作又非常具體。抽象的鄉愁能否反映在具體的設計建造中呢?”
在廉毅銳眼中,鄉愁包含著“山河故人”,“山河是鄉村的物理環境空間面貌:是田野溝渠,也是村落風貌,街巷格局,歷史建筑,老宅故居?!?/p>
“故人是舊日的知心好友,今天的再見面容,是過去不堪再見的回憶參與者,是一笑泯恩仇的宅基地鄰居。故人,是那些過去交雜在一起的村里的觸動過自己的事情和人際關系,無論是歡笑淚水,是暗戀離婚,還是兄弟情深或者爭執反目。都一股腦地和在一起,攪在一起,翻起胸中復雜感情浪濤。翻起想要再次返回個人生命歷程中來,再次親近這個地方,建設這個地方的閃念?!?/p>
“人物關系感情紐帶是通過村里的房前屋后,街頭巷尾發生的。沒有這些公共空間,就沒有人和物,鄉愁易散?!庇纱耍沅J認為,“鄉愁是能夠建設的。就是提供可睹之物,顯山露水,房前屋后。建設可供今人重走故人之路的那些街頭巷尾,建立還能夠讓人繼續發生共同交流事情的公共空間。形成接續故去的當下的新的交流紐帶,用交流延續這個地方的文化習慣?!?/p>
對于有了“大魚”的琴泉村而言,“大魚”、村委會已經“可睹”,而其中的情感紐帶應或已在人們心中逐漸生發纏繞,形成了鄉愁之網。
“一個地方的文化表達不是一成不變,不是一味回顧的,是隨著時代不斷前行的,因為年輕人們已經前行了。”廉毅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