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提問:
公司是獸用抗生素生產企業,2020年1月1日全面禁抗后公司認為金霉素有很大的市場成長空間。對比了競爭對手正大國際2019年利潤下降29%,預計禁抗后對公司業務不利影響特別是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動物促生長用途。請問二者都是金霉素龍頭企業為什么對未來行業結論會完全相反?
董秘回答(金河生物SZ002688):
您好: 回答此問題前,我們也關注到正大的2019年經審閱之半年報,以下為原文引用“正大企業國際有限公司(統稱「本集團」)從事生化業務及工業業務。生化業務貢獻本集團的所有綜合收入,業務專注制造及銷售金霉素產品,并由本集團之附屬公司營運。工業業務包含本集團于易初明通投資有限公司的合營企業權益及于湛江德利車輛部件有限公司的聯營公司權益。本集團工業業務的業績載列于綜合全面收益表內的應占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溢利。” “本集團股東應占溢利于二零一九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下降20.5%至1,130萬美元(二零一八年上半年:1,421萬美元),主要由于易初明通應占溢利下跌。” “本集團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制造及銷售金霉素產品-金霉素預混劑及鹽酸金霉素。”“二零一九年上半年,本集團生化業務的收入上升18.5%至5,042萬美元。毛利率為29.8%。” 半年報顯示,正大的收入主要來源是金霉素銷售收入,利潤構成除金霉素業務外,包括對兩家公司的投資收益,2019年上半年金霉素業務收入較同期上升18.5%,至5,042萬美元。利潤下滑是由于投資收益下降所影響。 再看正大三季報,同口徑,生化業務(金霉素)收入7531萬美元,同比增幅18.4%。毛利率為28%。 綜上未見金霉素業務下滑。 公司對金霉素業務的發展前景來源于以下幾點: 2020年獸藥管理新規實施后,目前只有金霉素和吉它霉素兩種化學抗菌藥物由飼料添加劑轉化為獸藥使用。取消了金霉素低劑量添加作為促生長的用途,臨床用途調整為治療和治療性預防兩種用途。針對包括尚無細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動物群體,動物群體在未出現明顯癥狀的疾病感染早期或潛伏期,應及時采用適宜劑量抗菌藥進行早期防治。群體性治療性預防用藥一般采用混飼和混飲給藥。 當前中國的養殖模式下,斷奶仔豬腹瀉、保育豬免疫抑制疾病繼發細菌性感染、育肥豬常見呼吸道與腸道感染以及母豬的產前產后的各種混合感染是養殖過程的主要疾病,也制約了當前養殖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中國可以快速借鑒國外養殖方式,即一方面加快改變養殖環境,降低生物安全風險,減少動物發病幾率;另一方面借鑒美國等治療性預防用藥和飼料脈沖用藥等先進用藥理念,提高動物生產性能,需要增加的抗菌藥物大都是通過混飼給藥發揮治療性預防用途的抗菌藥物。而金霉素預混劑正是符合這一用藥特點藥物,由于金霉素的廣譜抑菌性能和性價比,必將和國際市場一樣,成為養殖現場治療性預防用藥的主要產品。 再從下游生豬養殖行業的格局來看,由于2017年開始實施的嚴格的環保政策和2018年出現的非瘟的影響,行業產能去化明顯,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大型企業復產擴產,產業集中度提升速度加快,也是未來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趨勢。 公司金霉素產品歷年來約50%出口到美國,是美國市場金霉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從美國生豬養殖經驗來看,金霉素因為其安全性好,性價比高在規模化養殖場中仍然是一種主要的獸藥被使用。原來金霉素在國內作為促生長用是低劑量添加,每噸添加75g,現在作為治療性預防用藥使用量每噸添加400-600g,增加了5-8倍。中國在常規狀態下,生豬出欄量是7億頭左右,存欄量4億頭左右,能繁母豬4000萬頭;美國在2019年,生豬出欄量約7000萬頭,存欄量1.3億頭;近幾年來,中國的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約是美國的5-6倍。對標美國的養殖水平和養殖規模,金霉素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另外,公司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制藥類高濃度工業污水的治理。制約制藥企業發展的環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同一行業發展路徑各不相同,同為乳制品企業,港股上市的輝山乳業瀕臨破產重組,伊利股份一路高歌進入世界八強、亞洲第一。不同角度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在此,公司的任何觀點無意于貶損任何一家企業或同行。謝謝!
查看更多董秘問答
免責聲明:本信息由新浪財經從公開信息中摘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新浪財經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