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過見證了數千年鐵馬金戈的古韻雄關,親吻過百年前中國第一條鐵路線上的人字大拐彎,俯瞰過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大型水庫,拜訪了雞鳴古驛這個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郵驛,駛入了群山之巔的草原天路……昨天開通運營的京張高鐵,串起的不僅是北國風光的大好河山,也勾連著代代傳承的自強復興之夢。追隨著列車一起向前的,還有高鐵沿線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理想。
人才回流 不被看好的小鎮 如今成風水寶地
“假如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里,日子過得怎么樣……”這是鄧麗麗這兩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個人的時候,她會靜靜地哼唱起來,會不會回到老家不好預測,但是可推測的是“肯定沒有生活甜如蜜”。
改變鄧麗麗生活的“你”就是京張高鐵。鄧麗麗是土生土長的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人,畢業后直接到石家莊工作,這是當時很多下花園青年的共同選擇,“下花園很小,就業崗位特別少。”
2014年底,在外面漂了快十年的鄧麗麗回到了下花園過春節,出去時候是一個人,回來時已經拖家帶口,孩子快6歲了。下花園的朋友勸她:馬上就修高鐵了,可能會有新的機遇,還是留下來吧。
為了孩子入學而選擇留下的鄧麗麗終于等到了機遇。因為京張高鐵設立了下花園站,而且正是奧運支線的中轉站,多家知名房地產開發商入駐下花園,配套運營商、產業園區的建設方陸續跟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鄧麗麗順利找到了工作。幾年下來,她不僅置辦了車子、房子,還開起了公司,鄧麗麗自己評價“生活水平的進步是巨大的”。
不僅僅是個人家庭生活水平提升,鄧麗麗覺得生活環境變化也特別大。新入駐下花園的企業,不少都是國企、央企,還有許多世界500強企業;周邊的基礎設施都在更新換代,醫院也在重新建設;飯店開得多了,外賣平臺也火爆起來;她特別看重的孩子教育也有了更好的選擇,“引進了北大金秋教育集團,現在已經辦了幼兒園,聽說一直辦到高中。一個原來連我們自己都看不上的小城鎮,成了風水寶地。這全部得益于高鐵的建設。”
更讓她開心的是,回到下花園后可以照顧父母,“原來一直在外邊兒,父母也是不放心,現在能守在他們身邊了,我爸媽覺得特別知足,特別高興。”
有了鄧麗麗的成功經驗,她身邊的很多人也都回到了下花園發展。弟弟學的是電梯維保專業,之前去了滄州工作,今年也在老家找到了合適的崗位,將在春節后回到下花園;舅舅家的妹妹和妹夫,學的建筑設計,之前在北京工作,如今也回來了;她的很多同學也紛紛從北京、石家莊、保定回到了下花園……“待遇好,離家還近,誰還愿意到外地上班。原來只有人口外流,現在是往回走。其實就是因為高鐵帶動了相關產業,給我們家鄉帶來變化的同時,也給我們年輕人帶來希望,大家也都愿意留在這兒,往后也肯定會越來越好。”
鄧麗麗對未來幸福生活信心十足。而比她更開心的是她的兒子——10歲的小孟這兩年成了下花園的義務宣傳員,每接待一個從外地來的父母的朋友,他都要自豪地介紹:“我們半個小時就到北京的二環!”小孟同學一個月前還和同學們一起專門去派出所辦好了身份證,“我們元旦要一起去北京,第一時間感受一下高鐵的速度!”
“兩棲”居民 白天張家口上班 晚上回北京休息
“京張高鐵開通,是我今年遇到的最好的事情。”當被問到京張高鐵對自己的影響,40歲的楊濤脫口而出,說完了他還調侃:“你需要我代表張家口人民,還是北京人民?我可是兩棲居民哦。”
楊濤出生在張家口,高考之后在天津求學,2002年在北京工作后又在這里下海創業、開起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在這里成家置業,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北京早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不過在2018年,考慮到各種成本以及2022年冬奧會將至、京張高鐵將要開通等因素,楊濤將公司的核心團隊帶到了張家口。“城市區域小,辦事效率高,生活成本低,同等崗位的工資比北京低30%,在招聘市場上還很有吸引力,足以吸引北漂到此就業安家。”
雖然成本降低了,但是這次搬家也有負面影響,最主要的不利因素,就是業務往來不夠便利。“客戶一聽說直達航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坐火車從北京出發還要3至6個小時,就降低了跟我們合作的意愿。”而楊濤以及小伙伴們經常被堵在高速路上的時間成本,也抵銷了很多回京與家人團聚的幸福,乃至于整個團隊的成員或多或少都成了家里的隱形人。
如今,這種不利被高鐵通車改變了。楊濤當年帶隊回張家口時,公司選址就在張家口市經濟開發區,距離高鐵張家口站不到1公里的地方,北京的始發站是北京北站,連接地鐵西直門站,沿線經過的昌平、清河站附近也都是IT從業者的置業區。小伙伴們基本可以過上早晨到張家口打卡上班,晚上回京休息的生活。
楊濤覺得自己是從高鐵開通中獲利最多的人之一。從公司發展上,便捷的交通和低成本的生活,也會為他吸引到更多的技術人才加盟。事實上,他也注意到了在最近一年里,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到張家口人才市場應聘。“很多人都是‘張家口制造’,張家口的房價比北京低很多,年輕人從這里開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從個人生活上來說,他的家就在西直門附近,從高鐵站出來步行十分鐘就到。以后不僅他有更多時間回家陪孩子,他的愛人和孩子到張家口共度周末也非常方便。
“以后每天都能有互相陪伴的時間,家人的感情也會更加緊密。”不惑之年的楊濤雖然覺得生活的壓力很大,但自己也在逐漸領會“過日子”的智慧,“努力工作也是為了讓家庭更有保障,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如果眼下的生活都只是茍且,再美好的未來也彌補不了當下的損失。”
所以他很慶幸高鐵的開通,回家路從四五個小時縮短為半個小時,將會給他和孩子節省出大量的親子時間,也會極大提升家庭生活的溫度。“以前覺得老家離北京近沒啥好的,現在可真感覺到了。”
現在,楊濤最大的期待就是京張高鐵也能推出月票,“那對我們兩地辦公的人來說就太便利了,不僅有利于北京外來人口的轉移,張家口的發展也指日可待了。”
拓寬眼界 春夏秋爬雞鳴山 冬天到崇禮滑雪
“周末的時候,尤其是夏天,可以帶孩子們去草原天路玩嘍。”戶外運動達人、尋石足跡俱樂部的創始人徐浩早就研究了京張高鐵的運行路線和時刻表,并且規劃了一路的活動安排:春夏秋可以爬雞鳴山,走黃羊灘,穿越古長城,在空中草原上拉練,冬天的時候到崇禮滑雪,甚至還可以到空中草原看雪景。“這兩年到崇禮滑雪的人數基本到了臨界點,雪場上都是熟面孔。高鐵開通后,也許會吸引到之前不方便開車的父母帶孩子過來。”
徐浩從2016年辭職下海,進入自己最喜愛的戶外教育行業。每個周末,他和愛人輪流帶著兩個兒子去戶外遠足,還帶著兒子爬上了5000米以上的入門級雪山。今年冬天,只要天氣允許,他都會在周末帶著兒子去崇禮滑雪,11月29日,還曾經在高速路上遭遇了北京今冬最大的一次雪情。
當時他等著大兒子合唱排練結束后,才接上孩子一起趕往崇禮,剛開始一切順利,甚至還在京禮高速北京段的停車區休息了十幾分鐘,就是為了欣賞漫天的飄雪,“讓兒子好好看看雪,畢竟北京下雪太少了。”
可惜很快高速路封閉,在東花園附近的省道上遭遇了大堵車,不到1.5公里的路程,堵了將近2個小時。徐浩不斷刷新微信和朋友圈,才發現張家口一帶雪大,京藏高速上已經出了好幾起事故,他的雪友都勸他不要風雪夜路在省道開車奔崇禮,太危險。徐浩最終決定返程,“5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旅游,兒子特別失望,如果高鐵開通了,就不會有這種糟心的經歷啦”。
本報記者 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