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中國在戰斗機的研制方面進展神速,不僅研制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系列三代機,而且還獨立自主地研制出了殲-20這種隱身四代機。
其實,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之所以取得如此訊速的發展,除了擁有戰斗機的自主設計能力之外,還與大量的風洞設施密不可分。
而本文要介紹的這種風洞,堪稱國之重器,它就是FL-62風洞,我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即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
FL-62風洞于2012年獲得立項批復,是國家國防科工局批復的單體投資最大的建設項目,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設施,是支撐我國先進飛行器研制的骨干型風洞,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科技創新的“國之重器”,建設這一“國之重器”是我國由航空大國邁向航空強國的必經之路。該風洞設施坐落于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堪稱一座龐然大物,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約6620噸。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風洞從暫沖式向連續式的跨越。風洞流場品質、試驗數據質量、試驗效率均處于國際先進行列,8萬千瓦主驅動壓縮機、電機、變頻器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2018年9月26日,航空工業官號曾發布過一篇名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未來的中國戰機的樣子由我做主》的文章,報道了FL-62風洞的相關情況。
如今,將近一年半過去了,又有了關于FL-62風洞的新報道。
2020年2月19日,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發布了一篇名為《戰疫情 保進度——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建設高效有序開展》的報道。
該文報道稱,面對疫情防控和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雙線作戰”的挑戰,航空工業氣動院認真貫徹落實集團黨組、研究院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確保職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全力保證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建設項目按期復工。氣動院自2月10日復工以來,FL-62風洞建設項目工作扎實推進,現已全面進入現場聯合調試階段,這為項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這篇報道來看,FL-62風洞建設正在高效有序開展,現已全面進入現場聯合調試階段,離交付使用已經不遠了。
FL-62風洞設計難度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大,涉及了大型軸流壓縮機研制、風洞減湍降噪、風洞溫度調節、跨聲速流場控制、大尺寸結構件設計與制造、柔壁噴管設計調試、大型電機研制、風洞多參數綜合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一般的國家,根本沒有實力研制。但一旦研制成功,可實現快速建立超聲速流場、連續精確控制馬赫數、壓縮機不完全停車狀態下更換試驗件的功能,對我國先進戰斗機的研制將起到巨大的作用,這也就是航空工業官方所說的:“未來的中國戰機的樣子由我做主。”(作者署名:東方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