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2月31日電 (記者 李新鎖)12月31日,記者從山西省國資委獲悉,2019年,針對國企改革痛點、難點和堵點,山西省國資委有針對性地出臺了7個方面29項國資監管制度,明晰了既不當婆婆也不當甩手掌柜的職能定位。
在監管方面,針對國資監管越位、缺位、錯位現象,以及一些企業存在的管理不規范、企業領導人員權力缺乏制約等問題,山西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和改進省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實施意見》《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關于省屬國有企業功能界定和分類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進一步厘清了山西省國資委和省屬國企權責邊界,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自主權,做到增強活力和強化監管相結合,讓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放開手腳、游刃有余。
山西省國資委方面介紹,針對一些企業轉型意識不強、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山西出臺《省屬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9年)》《關于促進省屬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省屬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為企業轉型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其間,山西省屬企業迅速實施差異化布局,在7個新興產業謀劃了總投資約730億元的25個轉型項目,在轉型綜改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彰顯。
在考核分配方面,針對一些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僵化、掛鉤指標單一、企業功能定位體現不夠、工資分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山西出臺了《山西省省屬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試行)》《山西省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在經營業績考評中視同利潤操作指引(試行)》《省屬國有科技型企業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操作指引》《山西省省屬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試行)》等,基本遏制了省屬國企勞動報酬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等現象,有力地激發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針對混改進度不夠、“處僵治困”“瘦身健體”面臨“瓶頸”等問題,山西出臺《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山西省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省屬“僵尸企業”國有資產處置辦法》《山西省省屬企業處置“僵尸企業”驗收工作方案》《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章程管理辦法》等,進一步推動省屬國企集團層面混改破冰,整體混改率達到75.9%,超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省屬國企市場化、法治化處置“僵尸企業”103戶,法人單位減少1050戶。
此外,在防范風險方面,山西出臺《省國資委堅決打好防范化解省屬企業重大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在黨的建設方面,山西出臺《省屬國有企業黨委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前置規定》《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改革創新合理容錯實施意見(試行)》等。
“上述制度的出臺和實施,體現了國資監管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服務理念,明晰了既不當婆婆也不當甩手掌柜的職能定位,實現了既放權放手放開、又管住管活管好的監管目標。”山西省國資委方面介紹,山西國資監管正在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從單純管理向管理與服務并重轉變,從行政化管理向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手段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