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道,歐盟(EU)領袖指出,尋求未來7年預算的馬拉松式歐盟峰會21日晚在僵局中結束,27個成員國未能達成共識。
此次峰會原定只有20日一天的會期,但由于各成員國無法達成一致,會期被拖延到2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天的會議結束時稱,彼此仍存在太多歧異,以致無法達成協議。
據悉,此次峰會討論的長期預算提案,是在歐盟委員會2018年5月2號制定的預算方案基礎上,經由歐盟理事會與各成員國領導人展開的系列磋商,最終在2020年2月14日確定的。
就預算總額來說,歐盟希望各國出資歐盟國民總收入的1.074%,即共1.09萬億歐元。但奧地利、荷蘭、丹麥、瑞典等國都希望出資額不要超過歐盟國民總收入的1%。而歐盟委員會建議的比例為1.1%。
在資金分配上,各國在究竟應該側重農業、移民和數字化發展等領域上,也各有不同。法國等農業大國堅決反對削減農業補貼;東歐、南歐等地區的凈受益國主張歐盟維持現有援助水平,確保縮小歐盟內部區域發展差距。
即便提案在歐盟峰會上獲得一致通過,接下來還須由歐洲議會投票批準才能生效。但由于歐盟理事會目前設定的預算總量比歐洲議會提出的目標少了2300億歐元,所以外界認為歐盟2021-2027年長期預算無法按期執行的風險正在擴大。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歐盟的學生交換項目、科研崗位、區域工程、邊防安全等方面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指出:“不幸的是,我們注意到協議可能無法達成,我們需要更多時間。”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則表示,意見不合是歐盟“民主”的一個象征,“值得努力向前推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