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民都會跟著市場的需求走,簡單來說也就是市場需要什么,看中什么他們就會主要種植什么,而這樣的行情到現在還一直都存在,不過有的植物就算收益很高卻仍然鮮有人種,因為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兩者是并列而存的,所以農民都會很理智的選擇收益高但風險不那么大的來種植,發展自家農作物。
藏紅花就是農民的“棘手”之一,藏紅花的原名叫做番紅花,藏和蕃的意思其實都差不多,意思是外來物種,它的原產地其實在西班牙,在早年經印度地區傳入西藏,那個時候的西藏其實也屬于外國,是后來中國逐步完成了統一才傳到內陸地區來的,后來的人們于是就都以為這藏紅花是西藏地區的特有產物,所以干脆就把它叫做藏紅花。說到這種花,它的外形非常惹人注目,在西藏高原上可以看到它靚麗的身影,不過它的收成是所有藥用類花種類中較少的,一畝地通常只能夠收幾斤。
不過,產量雖說少,這價錢可不少,它的藥效作用可以說是頂級的,有很多功效,即可以去瘀青腫,還可以解毒,是藥花中的上乘品,實屬難得,也因此一斤的價格就上萬元,這么高的價格,難免有不少農民會心動,只是很多人還是不敢種。
雖然價格上萬,而且價格幾乎是年年高漲,但是種植的人卻是逐年減少,不少人都擔心這不斷高漲的價格背后隱藏著難以預見的危機,如果行情突變,那虧損的慘的就是自己,所以越來越少有人愿意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去專門種植藏紅花,看來人們這種擔心是非常必要的。畢竟最近這幾年的農業市場確實有過不少的大跌價,沒有人愿意做這么大的賠本生意。
農業市場就如同坐過山車,到達頂峰的時候讓人感覺興奮,嘗到了風險背后的巨大利益,可是一旦跌入谷底,就心如死灰,爬不起來,不少農民就是有著這樣那樣的擔憂。而且農產品的滯銷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不少人為了保底的生意都轉而種植別的農作物了。這也就更可見種植藏紅花的人為什么愈發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