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單挑”電池巨頭:強勢買方的超級野心 來源:21財經APP
的特殊之處在于,只有一個供應商時,它已經很強勢。
上海工廠投產后,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鏈終于開始真正地向其他企業張開懷抱。
在今年1月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上,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首次公開確認,新增寧德時代和LG化學兩家供應商。至此,全球排名前三的三家動力電池企業全部進入特斯拉供應鏈,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比以往更加激烈的交涉與談判。
LG化學與寧德時代均是特斯拉長期以來的“緋聞”對象。早在2017年Model 3投產之初,特斯拉和LG化學雙方高管就曾在韓國會面,而在2018年上海工廠落地協議簽署之際,馬斯克也被傳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低調會談。
無論是LG化學還是寧德時代,都與特斯拉展開了長時間的拉鋸,有媒體報道稱LG化學“過去三年來一直向特斯拉送測試樣品”,對特斯拉“不離不棄”,而寧德時代作為國內乃至世界出貨量第一的動力電池龍頭,也多次向特斯拉拋去橄欖枝。
但特斯拉此前其實并沒有強烈尋找第二家供應商的意愿,一方面松下在圓柱形電池領域領先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雙方合建的電池工廠尚有釋放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不著力提升自家工廠的產能利用率而轉用其他供應商的產品,顯然也不符合邏輯。
不過,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落成,培育本土產業鏈與降低成本的需求直接推動特斯拉開始尋找其他供應商,準備已久的LG化學終于等到了特斯拉的垂青。寧德時代也傳來好消息,將正式為特斯拉供貨。
特斯拉并未透露與LG化學和寧德時代合作的細節,不過馬斯克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這兩項合作都將是“小規模”。分析認為,這既維護了與“老伙伴”松下的關系,又給了特斯拉自身調節分配的空間。
短期內,松下顯然仍將是特斯拉的主要供應商,而為特斯拉研發適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LG化學和寧德時代,自然也希望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研究價值,未來,更頻繁的競爭將在他們之間展開。
對于特斯拉而言,進一步降低成本才是根本目的。這也是特斯拉與其他車企不一樣的地方,一面是供應商的強烈追捧,一面是自身的極致節儉,特斯拉在多供應商的格局之下將摸索出更令人驚訝的成本體系。
“強勢買方”特斯拉
2月3日,寧德時代在證券交易所發布與特斯拉達成合作的公告,盡管并未透露具體標的與協議數額,但足以讓市場興奮。
大約一年之前,寧德時代曾針對外界傳言發布過類似公告,但那次并沒有與特斯拉達成協議,只是默認了與特斯拉的接洽。
作為各自產業上的頂尖企業,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合作顯得門當戶對,自特斯拉確定在中國建廠,業內外就一直關注著雙方的合作進展,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一直沒有達成實質性協議。
寧德時代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一哥”,2019年電池出貨量在全球位列第一,近幾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行業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急劇增加,寧德時代也變得炙手可熱。
為了“搶占”寧德時代的產能,保證電池供應,國內多家車企如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紛紛與寧德時代合資建廠。與很多車企相比,寧德時代在資本市場上也更有“光環”。
但在與特斯拉的接洽中,這層“光環”似乎褪去了一半。即便在中國建立了工廠,特斯拉也并不著急與寧德時代合作,而是在與松下保持合作的基礎上,給寧德時代留下了些許合作空間。
寧德時代并未披露具體的合作量級,但根據馬斯克的表述,是“小規模”的。而在公告中,寧德時代也顯得不是那么“有把握”,它強調:特斯拉沒有責任和義務必須購買公司產品,對產品采購量不作保證,特斯拉將根據后續具體訂單提出采購需求。
有汽車行業媒體評價“寧德時代卑微之勢盡顯,這與它在國內其它OEM主機廠前的趾高氣揚簡直天壤之別”。而對特斯拉的“追求”與追到后的“不安”,寧德時代似乎不是“同一個人”。
特斯拉對電池供應商的態度是開放的,但在過去的很多年中,除了松下之外,其他廠商實際上很難打入。以LG化學為例,特斯拉與之談判了近兩年,也只是在上海建廠之后,才同樣“小規模”地采用。
實際上,早年LG化學就曾為特斯拉跑車Roadster小批量供應過升級版本的電池,其一直渴望成為特斯拉的長期供應商,但它在圓柱形電池上的技術相比于松下還是略遜一籌,因此未能如愿。
除此之外,特斯拉與松下還是深度捆綁的關系,他們在內華達州合資建立了電池工廠,為特斯拉生產車輛供應電池。
在Model 3剛剛投產時,特斯拉曾苦于上述工廠產能爬坡太慢,尋求出路。據媒體報道,特斯拉高管曾在2017年會見LG化學、三星SDI等電池企業,但并沒有達成合作意向,特斯拉最終還是選擇與松下“相愛相殺”地度過了那段艱難時光。
不過,LG化學也一直沒有忘記特斯拉。LG化學的技術優勢在軟包電池上,但多年來他們并未放棄圓柱形電池的研究,近兩年來他們不但在相關技術與產能上進一步突破,還找到了FF、Rivian等新創車企買家。
特斯拉來上海建廠之后,LG化學終于等到了機會。他們在南京建有基地,而松下在國內并沒有圓柱形電池的產能,在規模化生產中,LG化學在相關產品上的成本控制也有所提升。
松下也多少嗅到了危機。在過去一年中,特斯拉在中國尋找新的供應商時,松下與特斯拉多次公開表達對對方的不滿。去年9月,被問及是否后悔幾年前投資特斯拉超級工廠時,松下CEO津賀一宏居然表示“是的,當然”。
一個終極奧義
多年以來,特斯拉與松下電池“共生共長”,也暗自較勁。馬斯克多次在社交網絡上抱怨電池廠的產能拖了交付量的后腿,津賀一宏也不止一次地公開吐槽特斯拉的生產、管理模式。
雙方分歧的本質是利益分配達不到共識。馬斯克將他的成本管控延伸到了上游供應商身上,作為與特斯拉捆綁最深的供應商,松下覺得不劃算了,因此津賀一宏才會對投資工廠表示反悔。
在國際排名前幾名的動力電池廠商中,松下是客戶群體最為單一的,它也是依靠特斯拉才躋身出貨量最高的電池企業之一。但這種單一型的關系并未讓松下收獲到很多,這么多年的合作中,直到今年松下才表示這塊業務開始盈利了。
這背后是特斯拉對價格的壓制。津賀一宏曾經表示,馬斯克很多次要求降低采購價格,他有一次甚至被逼得放狠話說,“如果再這樣,我們就撤掉工廠里所有的松下員工和設備”。
松下最終沒有撤掉員工和工廠,至少沒有大規模地這么做,但特斯拉已經要脫離這種單一型的供應關系了。在中國建廠的契機,特斯拉引入LG化學、寧德時代兩家新供應商,試圖通過本土供應、技術改進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汽車行業內,一家主機廠擁有多個供應商是正常現象,但特斯拉的特殊之處在于,只有一個供應商時,它就已經很強勢,當擁有多個供應商,特斯拉可能會更為強勢。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特斯拉已經逐漸變成一個強勢采購方,它顯然可以用新的采購對象來壓榨現有供應商。而且客觀來說,它的規模也足以讓它在牌桌上擁有談判權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盡管目前國產Model 3的大部分電池包還是由美國進口而來,但已經有少部分LG化學供應的產品在用了,隨著上海工廠電池產線的建成投用,國產Model 3將實現動力電池的全面本土供應。
需要指出的是,LG化學能夠被納入特斯拉的供應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圓柱形電池的開發與生產,馬斯克此前在投資者會議中曾明確表示,在電池包的選擇上仍將堅持圓柱形電池。原因是更換電池屬性會讓整車結構產生較大變化。
從這個角度分析,特斯拉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或許要到第二階段才能出現結果。
有消息稱,特斯拉會向寧德時代采購“無鈷”的磷酸鐵鋰電池,盡管雙方并未確認這一消息,但業內分析認為,這是符合邏輯的,一方面,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業內對續航里程的追求漸趨理性,另一方面,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近年來也有不少突破,且在成本、安全、壽命等方面更有優勢。
不過,從技術路徑上講,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并不相同,特斯拉若更換磷酸鐵鋰電池,需要對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等進行再設計,顯然需要周期。
(編輯: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