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2月21日電 (記者 楊伏山)21日,搭載來自江西南昌、撫州等地400余名務工人員的列車抵達廈門火車站,這是廈門為返廈外地務工人員定制的首趟復工高鐵專列,也是鐵路部門開行的首趟前往閩南地區的定制復工高鐵專列。
作為中國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之一,廈門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陸續開通包車、包高鐵專列、包機等方式,為返廈返崗人員提供定制化運輸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有序展開。
臺資企業宸鴻科技的技術員小鄒在站臺上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他是在公司工作群里了解到這趟復工專列的信息,馬上就報了名。從進站到停車,一路上廈門市總工會志愿者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廈門市企業員工七成以上來自外地。如何幫助回鄉過年的這些外地員工有序返崗,破解“用工難”,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廈門面臨的一次嚴峻考驗。
據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自2月11日起,廈門開通“點對點”大巴,免費接復工復產企業的外地員工返廈,至2月17日已為企業順利接回800多名外地員工。
來廈門的福建省外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江西、四川、河南、貴州、湖南、安徽、云南、重慶等8個省市,逾3萬人。對其返廈務工事宜,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接相關交通部門,動態梳理8個省市入廈交通恢復情況,向企業推送,由企業引導員工自行返廈;攜手其他政府部門推出專列和包機,從貴州等地接員工返崗。
“返廈難”無憂之后,“住得安”難題的破解,旋即擺上廈門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議事日程。伴隨廈門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越來越多的援企穩崗舉措汩汩而出。
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人士告訴記者,在開辟綠色通道、保障重點項目開工的同時,對復工企業所需的疫情防護用品和工人臨時性住宿等方面給予幫助協調,優先保障。
外地來廈或返廈的員工需要進行居家自我(醫學)觀察,而不少企業無法為員工提供居家自我(醫學)觀察用房。為緩解企業復工人員短期住宿不足問題,該局著力盤活閑置房源,動員該市十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閑置房源,作為復工人員臨時居住場所。
目前,萬科、龍湖等多家企業已初步上報可提供14個項目約3000套閑置房源,面積合計約10萬平方米。而廈門市翔安區推出“藍領驛站”,統籌轄區現有酒店、存量廠區宿舍、外來人口公寓等房源,為企業提供近1萬人的健康管理用房,解決企業員工居家自我(醫學)觀察的“入住難”。
為解決企業“招工難”,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開啟“云招工”模式,推出“企業復工招募平臺”,采用大數據系統自動匹配,為本地缺工企業提供勞動力,為賦閑在家的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引導本地企業間共享勞動力。一線流水工人缺口超400人的廈門華聯電子,就通過該平臺招滿了員工。
當天,廈門又啟動企業穩崗補貼資金的發放,資金多達1.88億元人民幣。這無疑給企業送上一場“及時雨”,幫扶企業解決用工的“穩崗難”。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月15日,廈門21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累計復工1733家,員工在崗率近50%。其中,202家廈門市級重點工業企業累計復工189家,員工在崗率53.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