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生產了全球20%的仿制藥而被譽為“世界藥房”,但在這一“輝煌”的背后,其藥品生產卻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據印度統計數據顯示,該國每年自華進口約1740億盧比(約170億元人民幣)的原料藥,占其原料藥進口總額的約43%,許多關鍵抗生素類原料藥的依賴程度甚至接近100%。然而,由于近期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印度這一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影響。
原料藥庫存告急,印度制藥已陷“兩難”局面?
據《印度時報》2月18日報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國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復工時間延長,不少印度藥企擔心可能會因原料藥庫存不足而被迫停產。據悉,印度制藥業聯盟此前就表示,印度國內制藥行業原料藥庫存僅夠支撐2至3個月——這還只是印度國內大型藥企較為樂觀的情況,一些中小型藥企的庫存可能僅夠它們維持20天至25天。
面對原料藥供應短缺的局面,印度國內也在采取緊急措施。據印度制藥業聯盟透露,印度藥企未來可能考慮從歐洲進口原料藥。但尷尬的是,歐洲的原料藥似乎也不“富余”。環球時報2月20日援引相關報道指出,歐盟在近期的一次緊急會議上指出,法國和芬蘭已經提出了對原料藥短缺的擔憂。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原料藥供應難題,印度國內似乎還計劃成立工作組,研究如何提高印度原料藥產量。但印度一家藥廠的負責人坦言,“遠水難救近火”,至今印度還沒有為此推出實質性的政策。也就是說,短期內印度的原料藥供應已然陷入兩難的局面。
中國買家棄購?印度或“低價”買入6000萬桶原油
除了原料藥庫存告急,印度國內醫療物資似乎也陷入了短缺的局面。上個月底,由于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印度民眾大量購買口罩,這導致該國口罩一度陷入供應緊張的局面;為保證國內需求,印度隨即宣布限制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用品的出口,此舉也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但目前,印度已經解禁口罩、手套這兩種醫療物資的出口。
值得關注的是,在原油這一傳統能源領域,印度也同樣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印度原油供應卻因為突發性疫情而迎來了利好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上周消息,由于中國買家因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將放棄此前購買的3000-6000萬桶原油,印度正有意半路接盤這批原油。
分析人士指出,受全球原油市場需求正在下降的影響,本月全球石油市場價格已較一月峰值下跌超20%。基于這一大環境,此次中國買家放棄的這筆石油訂單,可能將導致這批石油的價格變得更低,而印度正在趁此機會“低價”購入大量石油以作儲備。
不難看出,不管是原料藥、醫療物資還是石油,中印經貿聯系可謂相當密切。可盡管如此,印度此前卻頻頻做出意外舉動——上個月中旬,印度被曝出正打算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征收額外費用,而中國正是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最大的供應國;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印度已經對93種中國商品加收額外費用。從這個角度出發,印度的種種限制措施,最終波及的恐怕還是自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