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2月20日電 題:內蒙古“解一針”馳援湖北:愛與堅守同在
中新網記者張林虎
在湖北荊門鐘祥市同仁醫院的病房里,有一個內蒙古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因高超的靜脈穿刺能力,被患者親切地稱為“解一針”。
“解一針”本名解文濤,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護士,也是內蒙古首批馳援湖北的白衣戰士,已經離家24天。
圖為在醫院建立的工作流程及制度。 內蒙古醫院供圖今年33歲的解文濤從事護理工作12年,專科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是科里的骨干。當聽到醫院發出馳援湖北的指令時,她主動請纓,來到湖北鐘祥。
解文濤告訴記者,剛到鐘祥市同仁醫院時,病房收治了14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極度危險也極易感染。“我們每天都要穿戴厚重的防護服,由于防護服密不透風,穿著不到半個小時大家全身都被汗水浸濕了,大家都戲稱為蒸桑拿。”解文濤說。
解文濤的工作是和當地護士一起為患者量體溫、測血氧血壓、輸注液體,同時還會跟患者聊天,觀察他們的病情,及時了解每一個病人的情況。
“這些重癥病人每天需要大量的輸注液體,所有的患者都需要用靜脈留置針,這對身穿厚重防護服且戴兩層護目鏡、兩層手套的護理人員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解文濤說。
解文濤帶領當地護士負責24個病人的護理工作,任務繁重且壓力大。一次,一位護士為一個患者穿刺三次都沒扎上,急忙求助解文濤幫忙。解文濤過去后,患者態度特別不好,說道:“扎了三針都沒扎進去,太疼了。”
“您放心,我盡量為您一針扎好了。”解文濤一邊說著,一邊緩緩將針扎了進去,患者為她伸出了大拇指表示感謝。
由于技術好,穿刺又無痛,很快在各個病區都流傳著內蒙古“解一針”的名號。
圖為內蒙古醫院支援醫療隊的五朵金花。 內蒙古醫院供圖在解文濤看來,技術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愛心和信心。病房里有一個19歲危重癥病患女孩,每天哭著用方言與家人視頻,情緒不太穩定,也不太配合治療。
細心的解文濤主動與女孩溝通聊天,開導她,得知女孩對病情充滿恐懼。“我就用專業的知識為她解釋這個病的原理,告訴她只要配合治療,積極應對,就會好起來。慢慢地,女孩心態平穩了,也開始積極配合治療了。”謝文濤說,這樣的病人還有很多,她們每天想盡辦法鼓勵大家,積極的心態是救治的關鍵。
由于同仁醫院非呼吸專科醫院,專科技術力量水平參差不齊,解文濤和同事在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要發揮三甲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優勢,幫助這里建立工作規范、完善工作制度和制定相關流程,對當地的醫護人員防護進行培訓,手把手教他們穿戴防護服、呼吸機操作使用等相關技術。
“媽媽,我又掉了一顆牙。”“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
離家24天,解文濤想念自己的兒子,并對兒子充滿歉疚,她說,兒子今年8歲,每天在日歷上劃一道,天天盼著媽媽回家。
即便如此,解文濤說,她會一直和內蒙古醫院馳援湖北的15名白衣戰士一起,堅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心守護著每一位患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