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掃碼,再測量下體溫。”2月19日,進入普陀區長壽路上源達大廈辦公大樓,就要先登記信息再測量體溫。
當日8點半左右,記者來到位于長壽路上的源達大廈,發現門口的旋轉大門已關閉,只開了大樓的一個小門,小門旁寫著人員登記出入口,現場等待進入大樓的“白領”不多,都有秩序地在門口進行排隊。每個進大樓的人先要掃碼登記信息,然后測量體溫,咳嗽感冒流鼻涕的都不能進入大樓,體溫正常才能進入大樓。
源達物業保安隊隊長宋鑫向記者介紹,整個大樓總共275企業常駐,復工的企業57家,一天進出1000多人。疫情期間,每天會對大樓的走廊和門口進行消毒,每兩小時一次。另外錯峰上班,分流進入大樓上班。
宋鑫說,大樓對于沒有出上海的人員,發臨時通行證,對于正在隔離14天的,不給予發放通行證。員工進入大樓時要先掃碼,顯示綠色才給進入。是對于返滬人員來說,綠色的標準是要居家隔離超過14天,且沒有咳嗽發熱情況。
9點左右,進入源達大廈的一名白領稱,今天是過來單位拿東西,但也需要登記信息,測量體溫,目前還未開工,要等疫情結束才會正式上班。
而前來上班的白領彭女士認為,防疫工作比較到位,每天進入大樓都要掃碼登記信息,還需要測量體溫。
長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康晨蕓記者,自己2月18日正式進駐大樓進行指導,分三組,組內成員由一名全科醫生、一名公共衛生醫生和一名護士組成,主要內容是告知白領如何正確洗手,文明咳嗽。
康晨蕓透露,另一方面還有消毒方面的工作指導,主要是消毒藥水的濃度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包括地面扶梯表面的擦拭。
源達大廈某企業的負責人賈真告訴記者,防疫指導員在復工后對其進行指導,主要是要注意早晚通風和消毒,注意吃飯要分開吃,剩下的時間都需要佩戴口罩。
記者從長壽路街道獲悉,1月30日,街道緊急制定了《長壽轄區企業復工的管控方案》,向樓宇(園區)負責人向街道遞交《疫情管控承諾書》、企業負責人向物業管理遞交《疫情管控承諾書》;街道管好物業、物業管好企業、企業管好員工。
2月10日前提前復工的企業,符合這三條口徑:1.與防疫有關的民生類企業;2.金融類有豁免權企業;3.持續經營,未發現疑似人員,沒有未經居家觀察的返滬人員。企業提前復工必須向所屬物業公司申請,物業公司根據口徑進行初審后,統一報街道防疫指揮部審批,口徑外企業一律不予申報,不準開業。同時制作了《外省市返滬人員登記表》等系列套表,要求企業對員工逐一排查后如實報備至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匯總各公司情況后報街道防疫指揮部。
面對48幢主要商務樓宇(園區)內4000多家企業,長壽路街道先后于1月30日、2月4日、2月9日、2月15日分別下發了四次及時更新的《企業告知書》。面對外地員工返滬高峰,樓宇防疫防控難度驟增,街道按照上海發布的要求從最初的重點地區居家觀察14天、其他地區7天,至街道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后的所有其他地區來滬(返滬)人員均需居家觀察14天,在半個月內連續更新四次企業告知書,緊跟防疫形勢,嚴密布防,加強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