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電影曝光婚姻秘密:把老公當兒子養的女人,只有一種下場 2020-02-17 16:44閱讀:
這屆奧斯卡剛剛落下帷幕,誰也沒想到一部韓國電影成了最大贏家,一舉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外語片四項大獎。
今年算是奧斯卡的大年,高分片簇擁,名角云集,不管是哪部獲獎,可能都不出人意料,而不管是哪部落選,可能都會有人惋惜。
而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寄生蟲》殺出重圍,可以說是改寫了韓國電影的歷史,事實上這部片子在2019年已經被各大影評平臺吹爆,不僅僅是在北美票房、口碑雙收,從電影專業人士到普羅大眾都對它贊不絕口。
有人說,《寄生蟲》是一部韓國片,卻不僅僅是在講一個亞洲故事,其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和階級鴻溝體現了驚人的世界性與融合性,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在你所想象不到的遮蔽角落里。
但今天想探討的并不是其中的社會隱喻,關于影片內在的架構和深度,相信已經有很多文章都談過了,關于這部電影,有趣的還有里面三對夫妻的角色設置,每一對的相處既帶有固有的階級特征,又映射了當前普遍的婚姻模式。
養娃式夫妻
雖然電影海報上只出現了象征上流社會的樸社長一家以及代表貧苦地下室階層的金基澤一家,但電影中其實還有一對夫妻,他們就是寄生在豪宅地下室的女管家和她的丈夫。
之所以先要介紹這一對,因為他們可以說是全片最有意思的人物設計,明明是串起整個故事主線的關鍵人物,但卻不配在海報上擁有一席之地,可以說導演在這方面的細節考慮真是絕了!
這對夫妻的有趣之處在地下室相見的那場戲中完全顯露出來:
前女管家雯光在被辭退后又找了個暴雨天折返回來,說自己在地下室落了“東西”,當她急匆匆跑下地下室時,鏡頭沿著閉塞甬長的地下室樓道,一直向前,直到拍到一個因為饑餓呻吟著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她的丈夫。
隨后她掏出一個奶瓶喂給丈夫喝,一邊喂,一邊關切地詢問著,這番情境不像是丈夫與妻子相見,倒像是一個母親見到自己孩子時的樣子。
他們為何會淪落到寄居地下室的境地,電影也隱隱約約給了答案,因為投資失敗,因為躲債,因為想尋找一個永久的避難所……
丈夫顯然對于這樣的寄生生活十分滿意,甚至享受,在妻子的庇護下,他不僅不用面對外界生存競爭壓力,也不用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他已經完完全全退化為了一個“嬰兒”……
“喪偶式婚姻”這個詞很流行,說的是婚姻關系中一方角色的“名存實亡”,但還有一種關系模式更為微妙,就像女管家和她丈夫那樣的“養娃模式”。
不要覺得電影是夸張,現實中不乏存在這樣的夫妻關系。
翻翻網絡上的文章和留言,有多少女性的日常吐槽,除了生娃帶娃,就是管著老公的日常起居,把老公當兒子養的夫妻關系就是現代婚姻中存在的現狀之一。
男性似乎普遍被認同為成熟得晚,被認同為缺失普通家務行為能力,甚至喪失部分生存技能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相反,女性則被要求要在婚后擔負起養育和后勤統籌的職能。
真正可怕的不是這種模式的存在,而是這種模式在個體認知層面甚至社會層面的合理化,就像電影中女管家夫婦的關系,妻子對無能寄生丈夫一味縱容與哺育,直到她臨死前,還在囑咐著丈夫,像極了一個把孩子慣壞了母親。
依存式夫妻
把電影中的上流代表樸社長夫婦放在第二寫的原因在于: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寄生關系,沒有工作能力的社長夫人完全靠丈夫賺錢養家,但社長夫妻不是“養娃式”,而是相對更常見的“依存式”模式。
社長夫人不工作,過著富太太的生活,但影片中的幾個細節也反映出這種關系中,無經濟來源的一方必然處于弱勢的現實。
當她從司機金基澤那里聽到女管家得了肺結核的時候,慌張地要求對方一定不要告訴丈夫,因為作為持家人居然讓有病的管家留在家里,是失職的,這種失職,是會惹怒丈夫的。
而樸社長作為全片中最大的“王”,每時每刻的出場都自帶權威的光環,他對妻子辭退下人的要求是“保持低調,不要降了身份”,他對司機基澤的幾次差點“越界”都心存芥蒂。
所有人都依附于他,他的社會身份是公司老板,而家庭身份中也是“老板”一樣的存在。
男主外女主內是一個更為普遍存在的婚姻模式,樸氏夫妻看似令人艷羨的夫唱婦隨的富人生活中,也透露了這種關系模式中的異常狀態。
“依存式夫妻”典型的一種心理模式就是類似職場上下級的關系,依存的一方擔心失去物質支持,被依存的一方就會擁有天然的優越感。
一旦被依附的那方垮掉,隨之就是整個家庭的崩盤。
共謀式夫妻
如果單從相處模式來看,金基澤夫妻可以說是三對之中相對“模范”的一對了,全片中,倆人的步調和三觀都異常一致。
從一開始全家窩在半地下室做披薩盒,到后來一起進入主人家干活,這對夫妻不光在職業規劃上方向一致,在子女教育上也毫無相悖,所以才會出現全家一起合謀包攬所有工作,寄生享受富人生活的一切。
在電影中兩人幾乎沒有出現過理念上的相悖,反而每次危機中都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即使是吐槽,背后內涵的還是兩人相同的價值觀。
相比前女管家丈夫的純寄生生活,基澤一家理論上說不能算是純寄生。他們希望通過付出勞動來獲取想要的生活,他們羨慕富人的生活,但理智上也知道自己不屬于這個階層。
他們有足夠的工作能力,也有向善的本性,但可憐的是,沒有找對正確的途徑,更可悲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們,也完全沒有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力和毅力。
“共謀式夫妻”從模式上說其實是相對比較幸福的,所謂共謀,就是需要兩人在目標和行動上都保持相對的一致,沒有誰養育誰,也沒有誰依附誰,他們是共生的關系。
可惜,基澤夫婦把這種“共謀”用錯了地方……
一部好的電影,是可以從不同的剖面來解讀的,它既是在講階層問題,也是在講人性的明暗,當我們從婚姻模式角度看的時候,又是另一種視角,這就是《寄生蟲》值得被褒獎的地方。
不管是女管家夫婦還是樸社長夫婦,這兩對其實都是“寄生模式”,一方依賴另一方活著,而反倒是像蟑螂一樣的基澤夫婦,他們相互之間并不是寄生關系,甚至可以說是共生關系。
這部劇厲害之處在于,所謂“寄生蟲”,并不僅僅是明線上的底層寄生于上流,還有暗線里婚姻關系中的“寄生”。
回到現實,婚姻關系其實很復雜,未必只局限于一種,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下可能存在多種模式的交叉和疊加,而不管是哪一種,身在其中的你,都要清楚自己和對方的底線在哪,不然,顛覆也只在一瞬間……
你要明白:婚姻是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如果關系失去平衡,那等待你的,只有破裂的婚姻和無盡的痛苦。
舉報/Report
這屆奧斯卡剛剛落下帷幕,誰也沒想到一部韓國電影成了最大贏家,一舉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外語片四項大獎。
今年算是奧斯卡的大年,高分片簇擁,名角云集,不管是哪部獲獎,可能都不出人意料,而不管是哪部落選,可能都會有人惋惜。
而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寄生蟲》殺出重圍,可以說是改寫了韓國電影的歷史,事實上這部片子在2019年已經被各大影評平臺吹爆,不僅僅是在北美票房、口碑雙收,從電影專業人士到普羅大眾都對它贊不絕口。
有人說,《寄生蟲》是一部韓國片,卻不僅僅是在講一個亞洲故事,其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和階級鴻溝體現了驚人的世界性與融合性,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在你所想象不到的遮蔽角落里。
但今天想探討的并不是其中的社會隱喻,關于影片內在的架構和深度,相信已經有很多文章都談過了,關于這部電影,有趣的還有里面三對夫妻的角色設置,每一對的相處既帶有固有的階級特征,又映射了當前普遍的婚姻模式。
養娃式夫妻
雖然電影海報上只出現了象征上流社會的樸社長一家以及代表貧苦地下室階層的金基澤一家,但電影中其實還有一對夫妻,他們就是寄生在豪宅地下室的女管家和她的丈夫。
之所以先要介紹這一對,因為他們可以說是全片最有意思的人物設計,明明是串起整個故事主線的關鍵人物,但卻不配在海報上擁有一席之地,可以說導演在這方面的細節考慮真是絕了!
這對夫妻的有趣之處在地下室相見的那場戲中完全顯露出來:
前女管家雯光在被辭退后又找了個暴雨天折返回來,說自己在地下室落了“東西”,當她急匆匆跑下地下室時,鏡頭沿著閉塞甬長的地下室樓道,一直向前,直到拍到一個因為饑餓呻吟著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她的丈夫。
隨后她掏出一個奶瓶喂給丈夫喝,一邊喂,一邊關切地詢問著,這番情境不像是丈夫與妻子相見,倒像是一個母親見到自己孩子時的樣子。
他們為何會淪落到寄居地下室的境地,電影也隱隱約約給了答案,因為投資失敗,因為躲債,因為想尋找一個永久的避難所……
丈夫顯然對于這樣的寄生生活十分滿意,甚至享受,在妻子的庇護下,他不僅不用面對外界生存競爭壓力,也不用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他已經完完全全退化為了一個“嬰兒”……
“喪偶式婚姻”這個詞很流行,說的是婚姻關系中一方角色的“名存實亡”,但還有一種關系模式更為微妙,就像女管家和她丈夫那樣的“養娃模式”。
不要覺得電影是夸張,現實中不乏存在這樣的夫妻關系。
翻翻網絡上的文章和留言,有多少女性的日常吐槽,除了生娃帶娃,就是管著老公的日常起居,把老公當兒子養的夫妻關系就是現代婚姻中存在的現狀之一。
男性似乎普遍被認同為成熟得晚,被認同為缺失普通家務行為能力,甚至喪失部分生存技能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相反,女性則被要求要在婚后擔負起養育和后勤統籌的職能。
真正可怕的不是這種模式的存在,而是這種模式在個體認知層面甚至社會層面的合理化,就像電影中女管家夫婦的關系,妻子對無能寄生丈夫一味縱容與哺育,直到她臨死前,還在囑咐著丈夫,像極了一個把孩子慣壞了母親。
依存式夫妻
把電影中的上流代表樸社長夫婦放在第二寫的原因在于: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寄生關系,沒有工作能力的社長夫人完全靠丈夫賺錢養家,但社長夫妻不是“養娃式”,而是相對更常見的“依存式”模式。
社長夫人不工作,過著富太太的生活,但影片中的幾個細節也反映出這種關系中,無經濟來源的一方必然處于弱勢的現實。
當她從司機金基澤那里聽到女管家得了肺結核的時候,慌張地要求對方一定不要告訴丈夫,因為作為持家人居然讓有病的管家留在家里,是失職的,這種失職,是會惹怒丈夫的。
而樸社長作為全片中最大的“王”,每時每刻的出場都自帶權威的光環,他對妻子辭退下人的要求是“保持低調,不要降了身份”,他對司機基澤的幾次差點“越界”都心存芥蒂。
所有人都依附于他,他的社會身份是公司老板,而家庭身份中也是“老板”一樣的存在。
男主外女主內是一個更為普遍存在的婚姻模式,樸氏夫妻看似令人艷羨的夫唱婦隨的富人生活中,也透露了這種關系模式中的異常狀態。
“依存式夫妻”典型的一種心理模式就是類似職場上下級的關系,依存的一方擔心失去物質支持,被依存的一方就會擁有天然的優越感。
一旦被依附的那方垮掉,隨之就是整個家庭的崩盤。
共謀式夫妻
如果單從相處模式來看,金基澤夫妻可以說是三對之中相對“模范”的一對了,全片中,倆人的步調和三觀都異常一致。
從一開始全家窩在半地下室做披薩盒,到后來一起進入主人家干活,這對夫妻不光在職業規劃上方向一致,在子女教育上也毫無相悖,所以才會出現全家一起合謀包攬所有工作,寄生享受富人生活的一切。
在電影中兩人幾乎沒有出現過理念上的相悖,反而每次危機中都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即使是吐槽,背后內涵的還是兩人相同的價值觀。
相比前女管家丈夫的純寄生生活,基澤一家理論上說不能算是純寄生。他們希望通過付出勞動來獲取想要的生活,他們羨慕富人的生活,但理智上也知道自己不屬于這個階層。
他們有足夠的工作能力,也有向善的本性,但可憐的是,沒有找對正確的途徑,更可悲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們,也完全沒有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力和毅力。
“共謀式夫妻”從模式上說其實是相對比較幸福的,所謂共謀,就是需要兩人在目標和行動上都保持相對的一致,沒有誰養育誰,也沒有誰依附誰,他們是共生的關系。
可惜,基澤夫婦把這種“共謀”用錯了地方……
一部好的電影,是可以從不同的剖面來解讀的,它既是在講階層問題,也是在講人性的明暗,當我們從婚姻模式角度看的時候,又是另一種視角,這就是《寄生蟲》值得被褒獎的地方。
不管是女管家夫婦還是樸社長夫婦,這兩對其實都是“寄生模式”,一方依賴另一方活著,而反倒是像蟑螂一樣的基澤夫婦,他們相互之間并不是寄生關系,甚至可以說是共生關系。
這部劇厲害之處在于,所謂“寄生蟲”,并不僅僅是明線上的底層寄生于上流,還有暗線里婚姻關系中的“寄生”。
回到現實,婚姻關系其實很復雜,未必只局限于一種,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下可能存在多種模式的交叉和疊加,而不管是哪一種,身在其中的你,都要清楚自己和對方的底線在哪,不然,顛覆也只在一瞬間……
你要明白:婚姻是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如果關系失去平衡,那等待你的,只有破裂的婚姻和無盡的痛苦。
舉報/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