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給力!A股“防疫戰”告捷!千億公募基金扛旗,427億外資助力,十一個交易日“神逆轉”
來源: 資本深潛號
整整兩周,A股找回了“自己”!
2月17日收盤,上證指數收盤2983點,完全回補春節后出現的跳空缺口。至此,所有A股主流指數都“填平”鼠年開局暴跌砸出的“深坑”。
雖然2月3日開市曾一度被視為“風險之舉”。但事實證明,僅僅十一個交易日后,各投資群體的爭相入市,以及政策的持續呵護下,A股資本市場成功渡過“險灘”。
同一天,創業板指收盤為2146點,創三年新高,強勢徹底激發。
指數缺口的補空,意味著下跌趨勢為之逆轉,標志A股版的“防疫阻擊戰”,初戰大捷!這其中的過程值得一起捋一捋。
暴跌“深坑”填滿
事后看,A股的黃金坑在節前已小有端倪。春季前最后一個交易日(1月23日),上證指數收盤于2976點,當日拉出大陰線。
但由于假期中的新冠疫情快速發酵,鼠年首個交易日(2月3日),A股巨震,當日上證指數急速跌至2746點。
但當然A股低開后小幅走高,恐慌情緒的充分釋放之下,指數形成巨大“缺口”!
而經過整整兩周的調整,截至2月17日收盤,滬指報2983.62點,已經完全回補指數缺口。創業板指報2146.18點,更創下三年新高。
以今日為例,A股再次出現“千股齊漲”的景象:3667只股票上漲,其中180只個股漲停,僅有81只下跌,多頭情緒異常亢奮,漲停炸板率僅13%。航空航天裝備、地面裝備、軍工、農業和通訊設備等板塊領漲。
可以看出,節后首日受疫情恐慌情緒影響,所出現的下跌屬于“一次性宣泄”,并經歷兩周得以快速修復。
政策密集出臺,助推行情
短短兩周時間,A股股指快速補回“缺口”,政策因素十分關鍵。
比如,中央密集釋放穩經濟信號,并對此前部分地區“一刀切”、“層層加碼”式的極端化措施進行糾偏,有序推動復工復產,顯示出防疫與穩增長兩者兼顧的政策目標,有助于穩定市場對于經濟的預期。
再如,2月14日證監會發布再融資,在發行條件、股票定價等方面均有一定放松。興業證券認為,此次再融資新政中創業板為最大看點,新政降低了創業板企業參與再融資門檻,有利于擴大創業板企業再融資功能,支持實體融資,對企業發展有著正面促進作用。
此外,央行還通過降低逆回購利率、下調MLF利率,緩解疫情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壓力,也提升市場對總量寬松政策的期待。比如,2月17日央行開展2000億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3.15%,較此前下降10bp;開展7天期逆回購1000億元,中標利率2.4%。
外資不停“抄底”,春節后凈流入427億元
資金是助推A股填補缺口的核心因素,外資充當了“急先鋒”。
值得一提的是,節后以來的10個交易日中,北上資金整體呈現抄底后不斷加碼格局。
截至2月17日收盤,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82.7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43.65億元,深股通凈流入39.15億元。統計發現,北向資金已經連續5日凈流入。
此外,若從2月3日開始算起,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427億元。
千億公募基金洶涌而入
另外,公募基金出現產品發行“狂潮”,更助推了這波行情。
從近期新發基金的首募情況來看,實屬喜訊頻出。比如,近期東方紅旗下第二只5年封閉基金一天“吸金”逾90億;招商科技創新一天募資逾75億元;富蘭克林國海基本面優選兩天募集約40億,永贏科技驅動半天獲60億資金搶購……
此外,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增長混合的首募資產凈值最高,達113.2億元,為今年以來唯一一只“百億俱樂部”新發基金。
2月14日,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自主數據庫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2月13日,2020年新發行股票方向基金50只,募集規模合計1060.83億元。
照此以往數據來看,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公募股票基金發行提速趨勢顯著。
醫藥生物、計算機和電子受益顯著
具體到個股上 ,從2月3日春節后A股開盤第一天開始算起,至今(2月17日)已經有不少股票(包括科創板)走出了非常凌厲的走勢。
比如,映翰通、東方生物和賽特新材都是在春節前登陸科創板的,截至今日收盤,這三家公司分別漲了381.36%、 341.88% 和210.86%。
此外,斯達半導、博杰股份、道通科技、廣大特材、公牛集團、瑞芯微、秀強股份和艾可藍期內均漲超100%。
值得一提的是,期內漲幅靠前的公司,大多是處于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和電子領域。
▼附圖:2月3日到2月17日,漲幅超過60%的上市公司
針對后市,中信建投認為,在疫情沒有出現二次爆發情況的背景下,市場大概率進入均衡震蕩,短期上下行空間有限。
在行業配置上,后面持續關注三條主線。第一,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主線,推薦云計算、醫療信息化、新能源車等板塊。第二,逆周期調節主線,基建相關建材水泥、化工等周期行業以及機械、建筑行業存在一定的機會,有望獲得絕對收益。第三,需求壓縮后回復主線,地產及竣工產業鏈,例如地產、家電和家居等行業。
A股市場第六輪牛市來了?
值得關注的是,在A股三大股指集體“收復失地”之際,創業板收于2146.18點,再次刷新近3年新高。此外,從2019年12月初開始算起,創業板指至今已經反彈29%。
融通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志偉表示,A股市場第六輪牛市來了,創業板歷史上第二輪牛途亦在路上。
蔡志偉解釋,首先,牛市啟動之后不會輕易的終止,除非出現了政策面或基本面的重大轉折。而從海內外對牛市的定義來看,一般漲幅超過30%即為牛市,2019 年雖然上證綜指上漲 22%,但是覆蓋市場主要投資個股的中證800成分股平均漲幅達35%,同時公募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也達到了 45%,屬于歷史上第三高的水平,僅次于 2006-2007 年的牛市以及 2009 年的牛市,與 2015 年的牛市漲幅相當。因此,應該說A股市場第六輪牛市或已經在2019年啟動。
不過,博時宏觀則認為,考慮到市場已經對疫情的消退、逆周期政策有較為充分的預期,博時基金對當前對A股持中性立場,預計后續難以出現進一步快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