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逼空行情還將繼續?外資參與搶籌,滬指創年內最大單日漲幅
周一,A股三大股指單邊上揚。上證指數大漲2.28%,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距離收復3000點關口僅一步之遙;深證成指上漲2.98%,收盤報11241.50點,創下近兩年來新高;創業板指更是大漲3.72%,創逾三年新高,年內累計漲幅接近20%。
盤面板塊個股普漲。滬深兩市超過3600只股票實現上漲,占比達到98%,近200只股票收獲漲停。申萬28個一級行業全線飄紅,國防軍工、通信行業整體漲幅超過5%。
外資延續搶籌態勢,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53.6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32.02億元,深股通凈買入21.61億元。
滬指創年內最大漲幅
上證指數今日大漲2.28%,創下了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在2019年,滬指單日漲幅超過2%的情形發生過12次,結合大漲次日、后5日、后20日的表現來看,上證指數在低位收獲長陽后,上漲趨勢往往能夠得到延續。
上述12次滬指單日漲幅超過2%的情形,有7次發生在3000點以下(以大漲當日收盤點位計)。其中,滬指有5次在后20日成功延續升勢。
如2019年1月4日,滬指見到大底2440.91點后開啟反彈,當天大漲2.05%。在此之后,滬指幾乎單邊沖高,一口氣沖上3288點。
而相比之下,滬指在3000點上方收獲單日2%以上的大漲,則常常預示著見頂信號。
如2019年4月16日,滬指單日上漲2.39%,當時市場正處于3288點見頂后的高位拉鋸過程中。在此之后,滬指不久便急轉直下,不出10日便已跌穿20日、30日等多條均線。
回到當下,上證指數又無限逼近3000點分水嶺,此時指數加速上漲,究竟是加速信號還是短期見頂信號?
北向資金今年凈流入782億元
資金面上,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呈現顯著的流入態勢,或許能給投資者一些啟發。
今日,北向資金再度凈買入53.6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32.02億元,深股通凈買入21.61億元。2020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額已達到781.85億元,而北向資金2019年全年凈買入額為3517億元。
也就是說,在今年以來不到兩個月內,北向資金的凈買入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接近四分之一。
個股方面,北向資金今年以來顯著加倉了部分金融與周期板塊股票。
滬深300標的中,截至2月14日,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在中國衛通、西安銀行、寶豐能源、海油發展4只股票中的持股數量增長超過100%。此外,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北向資金持股數量增長超過80%。青農商行、浙商證券、中國人保等金融股北向資金持續數量也均增長60%以上。
滬深300標的中,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加倉排名
機構:科技依然是全年主線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認為,隨著復工的推進,增量配置資金開始尋找“洼地”,與動量型資金相互反復接力。政策和增量流動性推動下,市場向上仍有動力。科技依然是全年主線,調整即是配置機會,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重點關注券商、汽車、房地產、上游工業品、建材及銀行的輪動機會。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目前市場仍處于盤整蓄勢期,形態類似2019年8月初至12月初。在流動性寬松的背景下,市場將有結構性行情,這輪結構行情將以科技類為主。實際上,2月4日以來的市場反彈已經給了信號,這輪反彈TMT和新能源產業漲幅領先,往后看計算機、傳媒、新能源車等板塊將持續表現。
興業證券張憶東認為,先進制造業核心資產主導的結構性行情有望貫穿全年。中長期結構性行情的源泉,來自于經濟效率提高最明顯的地方,未來很多年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相關領域都是結構性行情的主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