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去仍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您打這個超市電話,他們很快就能給您送過來。”16日下午3點半,在江岸區勞動街道藝苑社區出入口,面對一位想外出買面條的居民,社區物業負責人付蓉立即上前勸說。此前,她已經與轄區附近的超市和水果店聯系好,為居民提供服務。
“守好一個門,還要當好居民的后勤人,讓他們能安心待在家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付蓉說。隨著武漢市實行更嚴格的封閉管理后,各社區、物業、志愿者使出“十八般武藝”,滿足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
微信團購送貨上門
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藝苑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原有三個進出門。一周前,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只留一個出入口,進出居民都要測量體溫。防控管理升級后,藝苑社區加派值班人手,開啟24小時值班模式。
針對居民反映生活物資不好買的問題,社區物業建起一個買菜微信群,并委托社區志愿者進行管理,收集居民不同需求,尋找網上供貨渠道,統一購買統一送貨到社區門口,再通知居民錯峰領取。現在群內已有200多名居民加入,網購物資包括蔬菜、肉類、蛋糕、水果、雞蛋等等。
針對不會使用網絡的老年人,物業主動電話收集老人需求,并聯系供貨商,每隔三四天集中送貨上門。“現在生活保障供應,基本覆蓋轄區各類居民群體。”此外,物業還與轄區附近超市和水果店取得聯系,為居民提供送貨服務,最快時5分鐘就能送到。
在江漢區新華街單洞社區,志愿者陳斯則和社區副書記呂怡聯合創建了社區“菜幫幫”團購群。每次團購,陳斯先將精心篩選后的菜品套餐發到群里,居民自選下單,她用表格統計好數據發給商家,商家送貨到社區,再由陳斯統一通知居民到指定地點領取。
新洲區邾城街龍城社區為減少居民外出,先后組織運來近30噸愛心蔬菜。社區提前通過微信群,提醒居民下樓領取。為防止人員聚集,社區安排人員現場疏導,讓人員排隊間隔保持一米五以上。
建臨時菜市場
為65歲以上老人設買菜專用通道
16日下午4時15分,67歲的漢陽區建橋街歸元社區居民劉奶奶,在自己小區的東門廣場,買了一袋蔬菜,拎回了家。“大白菜、蘿卜、豆角,各買了一些,我和老伴兩個人,吃不了多少。”
當日下午,歸元社區復地翠微新城的近百名居民,在小區里買到了青菜。這是自2月2日以來,該小區居民們聯合物業公司和附近餐館,辦起的第8次臨時小菜場。
翠微小區是15年的老小區,考慮到這里老年人居住較多,臨時菜場還特意設置了一條65歲以上老人專用通道,“居民們依次購買,會稍微費些時間,我們也希望盡量減少老人的等候時間”。
“按居民人數,采取分時購買,三期人多點,所以今天下午2點半到3點45是三期居民,3點45到5點是一二期居民。如果居民有需求,菜品也有多的,我們也會適當延長。”該小區業委會負責人賀秦奎說,“下一步,我們還考慮在小區北門也設置一個菜場,讓居民們分流。”
據了解,該小區一至三期共有住戶1477戶,目前8成以上居民在家。
跑腿“代購”
輾轉6家藥店為居民送去救命藥
“生活用品還比較方便,就是買藥有點麻煩。”江夏區金水辦事處新溝大隊黨支部書記吳濤說,村里不少老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有的藥不常見,又不能替代。
13日,有村民托吳濤購買降血壓的藥,吳濤把藥盒拍下來發給藥店的朋友,朋友回復店里沒有。他又到鄰近的金口街南岸村藥店詢問,依然沒有。來到金水集鎮,還是沒有。最后他到金水閘集鎮才買到,一圈跑下來花了1個多小時。
江漢區新華街單洞社區是老舊社區,轄區孤寡、空巢老人多。網格員王守芬在給居民李爺爺送菜時,收到他的求助:最近心絞痛、食欲差,希望社區幫忙買藥。王守芬拿上李爺爺的空藥盒,跑遍小區附近的3家藥店都沒有。心急如焚時,她突然想起對面小區還有一家藥店,最終找到了老人需要的藥。此后,王守芬成了李爺爺的“專屬快遞員”,隔三差五送菜送藥。
同樣為了給居民購藥,江夏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下沉社區干部胡立紅跑了6家藥店,找了北京、上海的朋友,花了幾天時間,終于在15日冒著風雪把降壓藥送到居民李安輝的手上。
(長江日報記者李婷 陳俞 曹欣怡 汪崢 張奔設 李亦中 通訊員張睕 唐曉敏 范昕波 高璇 王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