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2月16日電 (劉芳青 李建國 徐金波)救災“鐵人”李海軍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16日辦完了退場手續,悄悄離開堅守了13個晝夜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現年51歲的李海軍,是一名來自湖南邵陽退伍軍人,也是一位從事救災工作12年的志愿者。從5·12汶川地震,到4·14玉樹地震,再到4·20雅安地震,他的救災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光救災榮譽證書就拿到了8本。身邊人都說:“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李海軍。”“鐵人”的外號也由此而來。救災之余,他還是無償獻血“愛好者”,堅持獻血多年的他光獻血證就有22本。
今年1月25日,李海軍得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嚴重,武漢市決定修建雷神山醫院后,正在四川“6·17地震”震中地雙河鎮做義工的他毅然決定前往一線救援。2月2日,剛剛交接完手頭義工工作的他直奔武漢。因多地封路,他輾轉古藺、赤水、畢節、長沙等地,在路上花了整整兩天兩夜,突破重重關卡,終于在2月4日抵達了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圖為,李海軍(右)遇到同鄉車愛飛(左) 劉芳青 攝一開始抱著來做“義工”目的的李海軍,到了現場后發現現場急缺的是安裝工人。于是,曾做過電工師傅的李海軍便來到了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的工區,加入了電纜敷設工作的隊伍,連續奮戰了13個日夜。和一般工人“兩班倒”不同,李海軍是累了才休息,不累絕不離開現場,因此在輪班休息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出現在別人的工作面上。“我多做一點,醫院就能早一刻建成,就能救更多的人。”李海軍說。
目前,武漢雷神山醫院進入后期維修保障階段,完成使命的李海軍準備安心離開,奔赴下一個戰場。“一個人一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行,我就想把救災這件事做好。”李海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