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領先試裝以及量產型陸續服役之后,針對動力等方面一系列升級的殲-20改進型也逐漸浮出水面。日前,殲-20改進型再次公開亮相,它的典型特征就是配備了鋸齒形尾噴管,其航發或為加大推力后的國產“太行B”渦扇發動機。 (來自:寰球驚嘆號)
眾所周知,衡量隱形戰斗機的重要指標就是隱形能力、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和超視距空戰;外界認為,殲-20的隱形能力極為出色,甚至超過了F-22和F-35,超視距空戰能力也非常突出;但由于航發性能的制約雖然已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但超機動方面可能有所短板。因此,殲-20改進型重點攻關了航發;鋸齒尾噴航發的問世和裝機試飛,側面透露殲-20的超機動能力將令人非常期待。 (來自:寰球驚嘆號)
從殲-20改進型細節來看,與以往量產型沒有本質變化,要非要說有變化的話,那就是工藝水準又提高了。 (來自:寰球驚嘆號)
通過殲-20改進型局部細節能清晰地看到,無論是蒙皮接縫、鉚釘還是內埋彈艙蓋等處理細節都是賞心悅目。 (來自:寰球驚嘆號)
還有,殲-20改進型細節還顯示出殲-20的襟翼作動筒采用了柔性蒙皮。 (來自:寰球驚嘆號)
殲-20改進型偏轉鴨翼狀態,這是殲-20的招牌動作,它還能當減速板使用。 (來自:寰球驚嘆號)
殲-20是首款我國采用了全動尾翼設計的飛行器,多個可動面的協調操作就能讓殲-20飛出各種機動,這體現了我國在飛控領域已經有了極高的成就;鋸齒狀尾噴口還能提高殲-20改進型后向的隱形能力。 (來自:寰球驚嘆號)
未來,殲-20改進型或可能還需要配備推力矢量隱形發動機(再次增大推力),這個改進型將是殲-20的終極形態,綜合作戰能力將能對他國隱形戰機形成全面優勢。 (來自:寰球驚嘆號)
殲-10C量產型戰斗機下線試飛畫面,它是我軍新質空戰體系的組成之一;近期的新照顯示,殲-10C正在承擔更多空地精確打擊和電磁壓制任務。 (來自:寰球驚嘆號)
殲-10C配備有先進的國產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和前視紅外(IRST),座艙航電高度信息化;外界認為它的綜合作戰能力與法國“陣風”改進型以及美國F-16最新批次不相上下。以上圖/JacKsonbobo (來自:寰球驚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