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個100元,把阿里、騰訊都買了!” 來源:和訊網
領取“從0開始學理財大禮包”
大家好,我是簡七產品研究組的犀利君。 這周起,很多小伙伴都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既保大家健康,又不耽誤公司運作,一舉兩得。 為了快速過渡工作模式,大家也紛紛用起了線上辦公軟件。 看看這兩天應用商城的下載排行榜,就清楚了:釘釘首次超越微信,奪得榜首;騰訊的企業微信緊隨其后。
好巧,又讓我看到了2個熟悉的名字:阿里、騰訊。
連毛毛醬都來問我:“我能不能買點阿里、騰訊的股票?”
Emm……面對炒股經驗相當不豐富的毛毛,還是不推薦了。我給她分享了另一種思路。?*文內涉及產品,僅限科普分享,無利益相關,請大家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情況,謹慎參與。
說起阿里的淘寶、騰訊的微信,我們都再熟悉不過了,這兩款堪稱是“國民級”的應用軟件。?而現實中,這兩家互聯網公司涉及的業務,其實更豐富,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各方面。?也難怪,它們每年的業績都很出眾,就好比班上的優等生,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再看看它們的股價:
騰訊從2005年上市至今,股價增長了500倍;
阿里從2014年上市至今,股價增長了200倍
真正做到,讓股東們賺得盆滿缽滿了。看到這里,你是不是也和毛毛一樣,更加心動,想投資它們的股票呢??不過現實很殘酷,因為這兩只股票都是在港美股上市的,要有海外賬戶才能買。普通人想投資,還有點困難。
哪怕有賬戶,投資門檻也有點高。就拿騰訊來說,在港股市場,哪怕只買一手,也就是100股。按照現在的股價,得準備4萬多港幣。
不過,我們還有個“曲線救國”的方法,來做間接投資,那就是通過買指數基金:“易方達中概互聯”。
“中概互聯”指數基金,買的就是“中國互聯網50”這個指數對應的股票,包括了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50家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股票。?其中,騰訊和阿里的占比就達60%(其余48家加起來只占40%)。
*數據來源:中證指數官網
所以這只指數基金,算是重倉了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如果你想兩家都買點,不妨考慮投資“中概互聯”。
另外,剛才提到,騰訊、阿里的股價長期走勢都很好,那么這只指數基金的表現,自然也不會差。 我回顧了一下數據: “易方達中概互聯”,從2017年1月成立以來,過去3年的累計漲幅是44%,而滬深300指數的漲幅,是14%。 最近1年,“易方達中概互聯”漲幅是25%,滬深300漲幅20%。 總體來說,這一指數跑贏了A股市場的平均水平。 再考慮到,互聯網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從長期角度看,“中概互聯”指數仍是有投資價值的。 至于短期,由于疫情爆發,大家在家“云辦公”、“云購物”、“云娛樂”的需求激增,也讓這兩家公司受益。 想想這個春節,在線商超有多搶手,《王者榮耀》有多火熱,就能理解了。
而且,投資基金的一大好處,就是投資門檻低。在螞蟻財富、天天基金這樣的第三方平臺投資它,最低門檻只要10元,嘗試成本很低。
拿毛毛醬的話說,就是“花個100塊,就能把阿里、騰訊都買了!”
不過,如果你和她一樣,剛想要投資這個基金,我有3個建議。
1)不要一次性買入,而是分批買入 建議采用定投的方式,分批買入。 尤其是第一次投資基金的朋友,對市場的漲跌還不熟悉,而定投可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讓你心態更好一些。
比如,最后毛毛醬決定先每月定投個2000塊,就當多存點錢了。 2)選擇手續費低的渠道購買 對沒有股票賬戶的同學,可以選擇場外版的聯接基金。 這里存在A類和C類的區別。簡單來說,可以按你準備持有的時間長短,來選擇。 如果你打算持有1年以上的,建議買A類,交易費更低;如果預計持有不滿1年,那就選C類。 如果你有股票賬戶,那就更方便了,直接在場內購買“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513050),比場外手續費要更便宜。
場外交易:螞蟻財富、天天基金網等這樣第三方平臺購買。
場內交易:通過股票賬戶購買。
3)把它當作“衛星”基金來投資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既然“中概互聯”比滬深300表現好,那我是不是可以只買“中概互聯”呢? 我的建議是,全數押寶在單一指數上,風險還是挺大的。 對普通人來說,組建“核心-衛星”組合更合適。 核心的錢,用來投資滬深300、中證500這類,行業范圍全的規模指數,風險更分散,賺取經濟整體成長的收益; 而“中概互聯”這類基金,更適合作為“衛星”基金來補充。 這就有點像平時吃飯時,主菜和下酒菜的關系,孰輕孰重應該很清楚了。 寫到這里,我也不得不感嘆,其實很多投資機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潛藏在不經意的細節里。 如果你每天都關注財經新聞,善于觀察生活中,并且提煉重點,就能發現不少類似的投資思路。這也是“經濟敏感度”的一個體現~ 好了,如果今天的內容對你投資有啟發,歡迎右下角給我點個。讓我們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經濟敏感度”吧~
-和你聊聊-
有哪些近在眼前的投資機會,是你感興趣的?
歡迎留言聊一聊
?
投稿倒計時
我們的「理財有獎征文」活動,倒計時還剩最后3天啦!
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請以或為主標題,投稿至郵件:7dian@jane7。
期待你的理財分享哦~
投資理財,從此開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簡七理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