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的流量池已近趨近飽和,紅利收割也是正當其時。任何一個平臺,在沒有實現商業變現之前,基本都是靠融資來支撐,而要想平臺能走的長久,并完成接下來的融資計劃,實現商業變現是必經之路。
先來看看各大短視頻平臺在商業變現之路上所做的努力(僅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
1、美拍。美拍是最早嘗試商業化的平臺,而它實現商業變現的模式很簡單,就是選擇與電商結合,把內容電商當作了變現的主路徑,并且一直奉行至今。
2、快手。快手對商業模式的探索始于其前身的固有屬性——直播。快手從GIF工具轉型短視頻直播后,算是乘上了直播專列的末班車,借助直播分成,快手在2018年全球iOS應用收入榜上排名第5,是唯一登榜的中國短視頻平臺。2018年10月30日,快手召開了“Fe+新商業”大會,計劃將“紅人合作+快手小店”的營銷模式整合到平臺。
3、抖音。抖音的商業化始于平臺對品牌視頻廣告的引入,而隨著抖音自有店鋪的上線和頭部網紅的帶貨作用,如今的抖音已經儼然成為了淘寶爆款的制造機。
而反觀他們的商業變現效果并不理想,短視頻本來就是一個以內容為主的平臺,如果過于明目張膽地在平臺上鋪展電商模塊,很有可能會引起粉絲的反感,造成粉絲粘性下降,最終導致粉絲流失。
而原本定位短視頻社交電商的紛來與這些短視頻平臺是不同的,紛來的初衷是幫助商家做短視頻營銷,通過短視頻的方式賦能商家建立自己的“自零售”渠道,這些商品鏈接就自然而然的嵌入到了每一個紛來平臺上的短視頻中,再利用社交方式,將平臺上的代言人轉變為商家的代言人,從而引導熟人完成消費閉環。
在這個過程中,商家(B端)增加了銷量,代言人(b端)取得了收益,消費者(C端)購買到了滿意的商品,三方都獲了利。
本次的資訊是由濟寧通和科技為您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