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斯拉專題報告四:特斯拉股價及估值復盤分析 來源:西南證券研究所
股價及估值復盤分析(二)
(譚菁S1250517090002)
如果想要理解特斯拉的估值,得理解另外三家公司:Waymo, Nvidia和Uber。這三巨頭分別在算法、芯片和數據三個維度在和特斯拉進行競爭。在美股市場,信息技術公司市值占比30%,特斯拉的科技跟蹤緊密。但正是由于特斯拉進入的是延續了一個多世紀的極度傳統的汽車產業,而汽車工業建筑了極高的進入門檻,所以才有如此大的分歧。特斯拉是通過打造一個個爆款產品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隨著特斯拉銷量的提升,用戶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體驗會愈加深刻。
根據美股對可比公司的最新估值和假設條件,我們認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系統、出行和貨運都可以分得全球一定的市占率。假設按照Waymo整個商業模式 50%的市場空間來測算的話,那么特斯拉的商業模式對應的估值在500-800億美元。假設特斯拉2025年的全球年銷量達到250萬輛,其汽車板塊估值在1200億美元,那么總體估值在1700-2000億美元之間。
我們系統梳理了智能汽車的關鍵技術和行業格局。很清楚的是,Google的waymo一定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而waymo主要戰略也是出售系統,其商業化最先落地的是出行和物流貨運市場。英偉達占據芯片的制高點,其競爭對手英特爾稍微落后。特斯拉的快速迭代能力極強,在乘用車領域將占據不容忽視的份額,并且將來會蠶食出行的市場份額,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目前我們并不能對更遠期的市場做判斷,比如他的遠景后的收入模式,是否會像蘋果手機一樣,變成個軟件平臺。但至少,它能拿走相當一部分的出行和貨運市場。
從特斯拉的戰略和商業落地能力來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極其正確:只有中國市場才具備如此大的數據,支撐特斯拉快速的迭代,也只有中國市場具備完備的產業鏈來支撐特斯拉低成本產品的量產,反過來,低成本大規模量產進一步推高它的數據量。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和政府支持的力度使得特斯拉量產中的財務風險大幅度下降,對特斯拉是重要保障。
我們認為特斯拉的風險主要存在于:1)技術路線的風險,必須密切關注視覺感知的發展;2)核心芯片的供應鏈的風險;3)通信網絡的風險;4)財務風險;5)政策、法規、道德風險;6)馬斯克個人健康風險(或許這是最重要的風險)。其他商業化、電池等,我們都認為是確定性較高的,風險不大。
重點關注個股:重點關注特斯拉產業鏈的公司: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先導智能、璞泰來、天賜材料、嘉元科技(688388.SH)。
(向上滑動啟閱)
重要聲明:
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