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不限于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里所說的“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主要的傳播途徑未改變
13日,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從兩省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便標本中分離到兩株新冠病毒。在此之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李蘭娟團隊已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冠病毒。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回應說,部分病例早期癥狀中有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患者糞便標本中核酸檢測陽性或分離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病毒在消化道內可以增殖。
不過,米鋒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仍以呼吸道和接觸傳播為主”。
鐘南山團隊成員、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也表示,研究發現提出糞口傳播的可能性,但需深入研究進一步確證。
有病毒學專家說,除非有明確的實驗證據,否則無法得出“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定論。“非典”時期,香港淘大花園暴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疫情,后續調查推測SARS病毒通過排泄物或廢水傳播。但是,世界衛生組織最終判斷是“尚無證據表明糞口傳播方式在SARS病毒傳播中起著關鍵作用”。
一些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有病毒學專家在復盤香港淘大花園案例時推測是因下水管道出現問題,導致含病毒氣溶膠擴散。而在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里,氣溶膠傳播與消化道傳播同為“尚待明確”。
相較于一般的空氣傳播,氣溶膠能懸浮得更久、飄得更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分析,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至少有兩個特定條件,其一是要在電梯、實驗室等密閉空間,其二是單位體積的病毒顆粒要達到一定數量和濃度。因此公眾無需過度擔憂。
眼下,尚待明確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還有兩個:母嬰垂直傳播、血液傳播。
母嬰垂直傳播即病原體由親代傳染給子代,包括孕期生殖細胞傳播、胎盤中血液傳播、妊娠分娩過程中通過產道傳播、產后哺乳傳播等。日前,一位出生僅30小時的新生兒在武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但從十余位婦產科專家在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最新發表的文章結論來看,通過對9例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孕產婦樣本進行比對分析,尚未發現新冠病毒有母嬰垂直傳播的跡象。
SARS病毒被認為存在通過血液傳播的可能性。有研究病毒輸血傳播的專家指出,新冠病毒等自限性病毒在感染初期會大量復制增殖,存在通過輸血或共用針頭等進行血液傳播的可能性。
提示防護措施作出調整
人們不斷探求病毒的傳播途徑,是為在防護時更“有的放矢”。米鋒強調,當前主要的傳播途徑尚未改變,戴好口罩和做好手衛生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針對上述尚待明確的傳播途徑,專家也給出相應建議。比如糞口傳播,對于一般人群而言要做到便后蓋好馬桶蓋沖水,如廁前后規范洗手,確保下水道通暢。對于一些地區來說,要加強公共廁所、醫療廢水的衛生管理。
還有病毒學專家提醒,糞便中的病毒很容易經過污水進入人的食物環節,所以也要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盡管暫未發現母嬰垂直傳播,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強調,應將孕婦和新生兒視為關鍵高危人群,進行更多隨訪研究以評估產婦及胎兒的安全健康。她還說,應將疑似和確診感染的孕婦及新生兒隔離在指定地點,暫停母乳喂養。
另據官方日前印發的《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血液安全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在提出“尚無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有可能通過血液和血液途徑傳播”的同時稱:“對于具有流行病學史的獻血者,應當勸其暫緩4周獻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