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14日電 (記者 崔琳)春寒料峭的2月,在甘肅華銳藏區武威市天祝縣境內的日光溫室里,原本秋季才能開花結穗的藜麥已近成人高度,這意味著當地冬季試種藜麥成功,進一步推廣后,可以為制作藜麥花卉提供原材料,每棚年可實現產值9萬元左右。
該縣松山鎮阿崗灣村種植戶包貴珍,家中有五口人,昔日靠種植馬鈴薯生活,畝均收入300元左右。隨著當地藜麥產業不斷發展,包貴珍發現該產業不但能夠增加收入,還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勞動成本,比種植馬鈴薯要輕松很多。為此,2019年他承包了附近700畝耕地種植藜麥,當年收入就達49萬元,畝均收入700元左右。
天祝縣農技中心副主任李良斌介紹說,藜麥具有耐寒、耐旱、耐鹽堿及耐瘠薄特性,而天祝縣逾85萬畝耕地中,山旱地占到80%以上,土壤多為栗鈣土,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與藜麥生物學特性十分吻合,是種植藜麥的理想之地。
為此,三年前天祝縣官方引進甘肅遠達投資集團公司,在當地南陽山移民區種植藜麥5000畝,平均畝產達150公斤,畝產值1500元,平均畝純收入1100元,較當地豌豆(畝純收入200元)畝增收入900元,2018年該縣更被(國家)食品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譽名為“中國高原藜麥之都”。
藜麥產業成為天祝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之一。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潤全介紹說,2019年以來,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該縣13個鄉鎮種植藜麥6.4萬畝,65家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簽訂藜麥訂單6.4萬畝。
在當地,有122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種植藜麥,戶均收入4萬元左右。為此,官方規劃在2020年種植藜麥10萬畝,讓全縣13個鄉鎮1萬多戶農戶通過這個產業富起來。
為發掘藜麥產品特質和潛力,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天祝縣成立了高原藜麥研究院,開展藜麥各類試驗研究。2019年11月,農業農村局在打柴溝鎮廟兒溝村冬季日光溫室試種藜麥,參試材料12個。目前,日光溫室內的藜麥已陸續成熟,標志著冬季日光溫室種植藜麥成功。
徐潤全表示,試驗成功后一方面為藜麥加快種子繁育探索了新途徑,可通過日光溫室加代繁育,解決供種難和群眾購種成本高的問題;另一方面則為藜麥花卉制作提供原材料,每年可采收藜麥花三茬,每棚每年可實現產值9萬元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