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島2月14日電 題:“剛下火山,再上雷山”一線援建者盡顯英雄本色
作者 楊兵 胡耀杰 李春振
隨著首批患者正式接入武漢火神山醫院接受治療,已在一線連續高強度“作戰”12天的來自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簡稱“中建三局(山東)”)的援建人員又馬上投入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和后續收尾工作中。
為了此次援建,中建三局(山東)特組建了一支由十人組成的突擊隊。在接到援建火神山醫院征集令后,已經從山東返回武漢家中準備陪家人過春節的他們主動請纓,前往一線“作戰”。
突擊隊隊員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火神山指揮部提供交通疏導、物資保障、安全交底、門窗及板房安裝……突擊隊成員被分派在不同工區、不同崗位,但通宵達旦的工作狀態和使命必達的決心是一樣的。
累計澆筑混凝土1萬余方、協調集裝箱板房800余套、組織勞動力3萬余人次……
突擊隊隊長、中建三局(山東)黨委副書記、執行總經理熊偉是火神山醫院建設資源保障組組長,他談起施工建設時的感受說:“這不僅是與時間的賽跑,更是與死神的對決,每天都用盡一切力量想讓項目早一天完工。”
臘月二十九晚上八點,熊偉剛下飛機,再得知公司即將建設火神山醫院這一消息后,未等到回到家中就主動向公司領導請纓作戰,但因建設所需人員尚未明確,一時并未得到準確回復。經過一晚上的焦灼等待,大年三十一早,熊偉瞞著家人獨自一人前往火神山醫院現場,并再次向領導請纓。
熊偉說:“我是一名黨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站在施工一線,這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
再得到準許后當日便告別家人,面對老婆及孩子的挽留,熊偉留不下太多的時間解釋,毅然前往一線。
作為突擊隊的一員,“85后”的林濤在火神山醫院建設中負責項目施工現場周圍道路疏通工作。大年三十早上7點,林濤便到達火神山項目施工現場,連續奮戰至大年初二早上,中途僅休息了3個小時,未曾回家。
林濤認為,身為國企員工,沒有不參戰的理由,這時候更不能慫。
徐后祥的兒子徐明在工作中。 火神山指揮部提供自火神山項目開工以來,林濤累計協調車輛3萬輛以上,工人入場防疫測溫檢查5萬次,安全教育交底2萬人。
“兒子上了抗疫前線是我的驕傲,我也不能落后。”年逾50的援建者徐后祥說,他1月31日正式加入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他的兒子是第一批參建的建設者。
徐后祥主要負責火神山醫院門窗和板房的安裝,他曾持續工作20個小時未合眼,疲憊難擋的他回到宿舍匆匆休息了4個小時,就又趕往施工現場。
徐后祥曾抽空給兒子徐明打過個電話,那時兒子已6天沒有回家,家里7歲的孫女和3歲孫子都是兒媳在照顧,受爸爸和爺爺的影響,他們每次看到新聞里播放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新聞時都會大喊“爸爸、爺爺加油!”(完)